在兩大黨輪替結構下,藍綠惡鬥愈來愈尖銳,兩黨執政輪替3次,誕生了3位風光一時的政治明星,但他們帶給台灣的,不是承諾與願景的兌現,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及藍綠惡鬥造成的發展困境。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從1992年開始執行有關民眾政黨偏好分布的研究,從2011年開始,中間選民比重從30.4%逐步上升,2017年超越藍綠總和,2018年更達到49.1%,兩黨支持者的總和則同步下降。
在不滿藍綠的社會氛圍中,打著超越藍綠的柯文哲,以「白色力量」得到非藍非綠中間選民的支持高票當選台北市長,並成為一方之霸,舉手投足都成為政治焦點。柯文哲的興起象徵台灣人打破藍綠枷鎖的渴望,也成為柯必須承擔的責任與使命。但所謂打破藍綠,不是模糊的非藍非綠、忽藍忽綠,更不是藍綠兩邊討好。
去年九合一選舉,柯文哲有驚無險連任成功,對比2014年掀起的滔天巨浪,不再威風八面。選後「韓流」繼續發威,柯P更顯得星光黯淡,似漸漸走向邊緣。從Google Trends數據來看,今年以降,韓國瑜的搜尋熱度已達到柯的3倍。
柯文哲的支持度隨著網路聲量下滑而降低,不令人意外。年初數份2020總統大選民調,柯文哲不約而同都拔得頭籌,如今已出現頹勢。根據本報3月4日至5日間最新的2020大選民調,柯的支持率已落後韓國瑜9%,隨後其他媒體民調也顯示,不但韓國瑜遙遙領先,連朱立倫都已超越柯文哲。前民進黨大老沈富雄直言「柯郎才盡」,2020可能棄而不選。
柯文哲的跌落,絕非中間選民放棄超越藍綠理念,重拾顏色政治,政大選研中心調查數據呈現得非常清楚,厭惡藍綠的中間選民仍在增加。由此來看,柯文哲網路聲量與民調的下滑,是他個人的挫折,是白色力量的失敗,而非民意趨勢的改變。
為何以超越藍綠的政見興起的柯文哲,會在人民更加厭惡藍綠的同時,聲勢反而下滑呢?似乎可以反證,主張超越藍綠的柯文哲崛起後,不但未改變藍綠對抗的結構,反而投機取巧遊走藍綠之間,企圖利用藍綠對立,謀求個人的政治利益。
在2016年民進黨執政前,社會「討厭國民黨」,柯文哲選擇批判藍營,獲得豐厚的政治利益。民進黨執政後,蔡英文施政無能、態度傲慢,社會開始「討厭民進黨」,柯文哲轉而批判綠營,人氣因而翻紅。但當柯發現自己批評過頭,民進黨可能自提台北市長時,又回過頭以支持蔡英文連任進行利益交換,雖然最後未成功,但向綠營妥協的行為無疑背棄了原先的立場。
柯文哲眼見韓國瑜聲勢暴起,且與民進黨復合無望,日前高調拜會象徵貪腐與造成社會藍綠對立的始作俑者陳水扁,企圖討好深綠勢力,這不但是對非藍非綠承諾的背棄,更是向貪腐妥協,包庇貪汙就是貪汙,令人不齒。
政治,講究對人民的誠信。非藍非綠,指的是跨越藍綠,而非遊走藍綠、忽藍忽綠。以超越藍綠起家的柯文哲,獲得權力後未認真解決藍綠惡鬥現狀,反而樂在其中,企圖遊走兩邊沾盡政治好處,放任社會在意識形態對抗中衝突不斷,難怪許多當年的支持者失望痛心而轉身離去。
柯文哲因操作世代對立議題而贏得政治桂冠,青壯世代支持率動輒6、7成,從本報民調來看,現在已跌落至4成多, 50歲以上的支持率大抵只有個位數。所以說,打著超越藍綠卻操縱藍綠,高呼世代正義卻放任世代對立的柯,在掛著藍旗的非典型國民黨韓國瑜出現之後,不再是無色選民的唯一選擇,如今僅能獲得2成多的中間選民認同,與韓不分伯仲。從此來看,「韓流」之所以能持續發酵,正是柯文哲遊走藍綠的惡果,使得無色選民不再寄託柯,轉而擁抱韓的映照。
從神壇墜入人間,柯文哲必須正視民心變化,痛定思痛,審慎反省,不能再將無色選民視為鐵票,違背承諾而恣意遊走藍綠,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柯必須檢討,為何中間選民比例上升,自己聲望卻下降的民心趨勢,承擔起改變藍綠、引領無色選民、走上兩岸心靈契合大道、改變台灣政黨惡鬥宿命的重責大任,才不會步上陳水扁、馬英九等政治明星殞落的後塵。柯文哲能否再起,於2020產生關鍵作用並改變台灣,操在他自己手中。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