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大姐給我說,她家小姑娘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會問「媽媽,沒有大灰狼吧」、「媽媽,沒有鞭子吧?(我們家附近有個公園,那裡總有上歲數的老人甩鞭子鍛煉身體,可是鞭子聲音太響小朋友基本都很害怕)」,小姑娘會把自己害怕的動物或者事情都說一遍,最後會再說一句「媽媽我害怕怎麼辦?」有時說的時候還會緊緊抱著媽媽不撒手。
鄰居姐姐說也不知道為什麼,孩子似乎很膽小,還總是說「媽媽,我害怕」。
其實,孩子小的時候,面對一些他們不認識的人和事,以及一些比較陌生的事物,第一次大人的引導是很重要的,如果媽媽不在意,總是在言語上威脅恐嚇孩子,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處處害怕,沒有安全感,總是各種緊張。
當孩子說「媽媽,我害怕」時,寶媽的這幾種不同反應,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來說影響也是很大的。
寶媽們清楚這幾種情況很重要。
最糟糕的反應:不理解孩子,反而罵孩子沒出息
這種反應是最糟糕的。作為寶媽,當孩子告訴你他害怕的時候,如果媽媽不管是什麼情況,都是直接責怪孩子沒出息,孩子的緊張害怕心理不僅得不到緩解,甚至會更嚴重。要知道當孩子告訴你他害怕的時候其實是渴望得到你的關懷和撫慰的,可是你不僅沒有這樣做,反而還指責孩子,這樣事情就會很糟糕了。
時間長了,孩子害怕他也不會告訴你,只能是自己默默承受,可能到一定程度孩子的心理就會出問題,到那時候寶媽再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最常見的反應:怕啥,有啥好怕的
孩子說自己害怕的時候,寶媽這種反應往往是最常見的。這種情況雖然不會傷害孩子,但是對孩子「害怕」的根源也沒有幫助。可能孩子以後還是會對這些事情害怕,因為他自己是沒辦法勸解自己的,他只知道自己害怕,雖然媽媽也說了不用怕,可問題是他就是怕,這份恐懼還在。
最走心的反應:抱著孩子,耐心詢問、解釋、安撫
如果孩子告訴你他害怕的時候,寶媽最走心的反應是這種。耐心和孩子解釋,告訴孩子沒關係,媽媽小時候也有這樣的經歷,也害怕一些事情或者一些小動物,不過後來媽媽長大了,媽媽知道很多事情都不是真實存在的,他們也不值得害怕。即便真有什麼害怕的事情,還有爸爸媽媽在呢,爸媽會永遠保護他。
先拿出足夠的耐心,然後認可孩子,理解孩子,告訴他媽媽小時候也這樣,緊接著和孩子解釋他害怕的事物其實沒什麼,不值得害怕,即便是孩子還害怕,那也沒關係,因為還有爸爸媽媽會一直保護他呢。這樣孩子恐懼心理就會得到緩解,媽媽多解釋幾次,可能孩子就不怕了。
當孩子說「媽媽,我害怕」的時候,媽媽這幾種不同反應,對孩子的身心影響還是很大的,不想孩子心理出問題,媽媽們可要正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