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太陽花學運將滿五周年,台大政治系教授、國民黨總統參選人張亞中15日表示,這是兩岸衝突上的最高潮,浪潮之後,大陸也調整對台政策,吸引台青赴陸就業就學,民進黨再也擋不住,很難大規模煽動仇中情感,因為人民開始覺醒。 孫文學校15日上午舉辦「太陽花運動五周年省思」座談,由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國民黨政策會前執行長蔡正元、卓越雜誌發行人林定芃、國民黨文傳會前副主委毛嘉慶、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黃士修、台北市青年聯合會秘書長陳建維對談。 張亞中指出,太陽花學運發生有其時代脈絡,馬政府執政前幾年在兩岸交流「只經不政」,政治上維持敵對狀況,但大量簽署經濟協議,就像開車兩個輪子鎖住,必然「翻車」。 他認為,當時抗爭者認為反服貿是反中共併吞,主要是國民黨沒有去想辦法結束兩岸敵對狀況,用的也是民進黨改的課綱,推行去中國化教育、排斥大陸,加上經貿交流的成果沒有分享給每個老百姓;學運後,北京也開始反省對台政策出現什麼狀況,而國民黨當時被貼上「無能政黨」標籤,至今形象沒有完全改善。 張亞中認為,台灣有兩次面向全球的機會遭扼殺,一次是1996年的「戒急用忍」,失去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機會,再來就是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卡死服貿,讓台灣對全世界的各項雙邊經貿整合也被卡死。 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表示,當時學潮攻佔立院,馬政府官員跑光,沒人出來辯護,話語權都在民進黨身上;學潮把柯文哲拱出來,結果柯選上台北市長後,知道反中是末路,開始主張「兩岸一家親」;當時行政院長江宜樺強力驅逐佔領政院的群眾,否則股市停擺,會造成國家更大挫傷。蔡正元認為,江宜樺作了正確的事,馬政府卻無法保護他,國民黨「戰鬥無力、強敵壓前、人人棄兵卸甲,成了軟腳蝦」。 林定芃提到,服貿內容144條,64項是我們要對大陸開放,裡頭有37項已經開放;大陸對我們80項開放,全是新的,結果大家全被懶人包誤導,最後從數據來看,太陽花運動後的第二、三年,國家的經濟數據表現受到影響而下滑。 毛嘉慶批評,當時的學運採取「文青語調、空洞內容,轉移對事實的論辯」,還加入很多反核、同運等議題,結果當用政治鬥爭處理社會議題時,最後只剩下政治議題,「只有鬥爭、沒有進步」, 這些第三勢力當上民代、掌握政治資源後,當年訴求的公平和反黑箱在哪裡? 陳建維認為,學運造成的最重要結果,是加快大陸對台統一的政策進程。學運前,馬政府上台,胡錦濤採取是讓利、採購台灣貨品;學運後,大陸的青年政策是「三中一青」、「一代一線」,改吸引台灣人到大陸唸書、創業,就業,推出惠台政策,「現在把資源都留在大陸,你想要你就來」,自然對當地有所認知、融合。 黃士修則指出,現在對當年的學運領袖「拉下政治神壇」、除魅的行動已經完成七、八成了,如今能不能真正實現一次正規版的公民運動?應該透過公投的方式,從體制內促使國家發生改變,而不要像當年的太陽花只製造混亂,但沒重建秩序。他認為,學運後許多人進入體制,擔任立委、官員,但沒有真正在體制內做出改革。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