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可是近日發生在洛陽的這件事,卻讓人心裡不是滋味。兒子考試成績沒超過95分,媽媽把他扔在高速入口處,自己開車離去。近日,古城派出所民警接到群眾報警稱在寧洛高速甘泉河站(原新區站)入口處,一位母親再對兒子拳打腳踢後竟獨自駕車駛入高速。警民警趕到現場看到,七八名過路人圍著一個戴眼鏡的男孩,男孩臉上有多條血手印。
01
近日,一則上了熱搜的新聞,讓人很堵心。
在河南,有個小男孩被丟在高速入口,員警到場後,男孩啜泣著說,他這次數學只考了 81 分,沒達到 95 分,媽媽說他不爭氣,打罵一頓後,在高速路口就把他扔下車,駕車離去了!
民警聯繫上男孩媽媽,媽媽卻決絕地說: 「想走法律程式就走法律程式!反正我不要他了!我就是不負責,你起訴我吧!」
只因分數不達要求,不但要承受媽媽的拳打腳踢,還被不顧死活地遺棄在高速路上。更傷心的是,就算有員警叔叔相勸,媽媽卻寧願被起訴去坐牢,也不要他!這對一個孩子來說,該有多麼的恐懼、絕望、悲涼?
他會怎麼想?我優秀了,爸媽才會愛我;我考不好,就不配做爸媽的孩子,就要被媽媽「放逐」? 分數,大人們的面子,難道比我還要重要?
可悲的是,這樣的爸媽,在留言區裡被「炸」出了一大堆。
一位網友說:「心疼小孩,我懂那種滋味兒。我爸就跟我說過,考不上重點中學就不要我了!」
有人傷感地回憶,爸爸跟她說,考好了就給她買新衣服,沒考好?就算買了也給撕爛!當時,她真的很難受,覺得爸爸根本就沒真心愛自己!
還有位朋友幽怨地留言道:「我父母就是這樣教育我的……如果考試成績不好還會『冷暴力』,我現在已經患上了抑鬱和焦慮症,自卑和苛待自己的情況很嚴重……」
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說, 中國家庭中,多數存在著某種「功利化的關係」:父母愛孩子,是因為孩子必須會彈鋼琴才愛,或者說,是孩子必須在社會上取得很多成就,父母才去愛他。這種有條件的愛,反映在親情裡,尤其變得悲哀。
孩子表現優秀,我們就對他言笑晏晏;孩子表現不佳,我們就對他冷眼相看,還認為是在逼他成才?
這樣的錯,還有多少爸媽在延續?被這樣「錯愛」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02
愛有了「門檻」,孩子就容易「絆腳」
曾經,我也是那個考不到高分就要被「冷待」的孩子。
打小,父親對我一直管教極嚴,考得不好,我就會被暴揍一頓。而比挨揍更難熬的,是父親的話:
成績不好就是廢物,廢物沒資格吃雞腿,更不能得到爸媽的關愛——這讓我惶恐、焦慮,卻越考越不濟。
漸漸地,我愈發自卑、懦弱,總覺得做得不好,就不配被父母愛,不配爭取這些,不配獲得那個……後來,讀大學、工作了,接觸的人和事情多了,我的心態才慢慢有了轉變。
多年過去,這樣的孩子卻依然有很多:
我們都想著對孩子要求嚴格,讓他成為佼佼者,但當我們對分數有了執念、對孩子苛求優秀時,愛就已經「跑偏」了,是在給孩子設置了一道不必要的「門檻」。
每個孩子,都是毫無保留地愛著自己的爸媽。孩子稚嫩的心會想:好成績能讓爸媽更愛我、更快樂;成績差了,爸媽沒面子,也不給我好臉色。成績就是一切,不優秀就是罪過、不配被愛!
有「門檻」,就會有絆倒。達不到「條件」的孩子,得不到撫慰和鼓勵,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變得敏感、脆弱,甚至自卑、抑鬱,容易絆倒在「門檻」之外,難以站起。
《正面管教》一書中說: 「孩子需要知道,他們要比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重要。他們需要知道,他們比他們生活中的任何物質財產都重要。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沒有什麼事情能比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感覺更好的了。」
而那些沒有被父母用愛「告知」過的孩子,人生始終緊繃著,沒有彈性,遇事心態易失衡、處事易失當,活得很辛苦。
03
這樣的愛,讓我們貌合「心」離
有條件的愛,傷了孩子,也會折損親子感情。
曾在論壇看過一位網友的訴述,很心酸。
她說,小時候,學習好父母才對她好;長大了,工作好父母才對她好。有一次,她成績從前三掉到第九名,媽媽和她一同走在路上,都不願意靠近她。她稍微一走近媽媽,媽媽就嫌棄地把她推開。平時身體不舒服(生理期),想找媽媽問一下,媽媽卻一臉惡狠狠不理她。多年過去,每每想起,她依然很傷感,對媽媽無感。
用愛來「督促」孩子:他有好成績,你笑容滿臉;他表現不佳,你就「撤回」、或減少你的愛——這樣他就能變得優秀?沒能達到你要求,你就不要他了?
無論孩子最終優秀與否,加上了「條件」,任何感情都會大打折扣。
同在屋簷下,我們還是父母子女,卻早已貌合「心」離,何其悲哀。
臺灣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個故事很「虐心」:
這個劇看來令人毛骨悚然!
但現實裡的很多父母,就是用這樣的一種心態, 「殘忍」對待孩子:你必須優秀,否則我就會「放棄」你。
盧梭說過:「我們待別人的態度,實際上最終是別人待我的態度。」
這樣的關係,會讓我們和孩子之間折減了親暱、信任、和愛,感受不到家的暖,愛的幸福。
這無疑,是一種互相傷害。
04
那個「笨小孩」,在等你的一個擁抱
好友阿茗,小時候讀書很吃力,是個「落後生」,她爸媽卻只是笑笑:「哪裡?那是你還沒開竅呢!」
有次,她的數學只考了 40 多分。她戰戰兢兢,抹著淚地回了家。爸爸沒有生氣,而是先給了她一個擁抱,安慰她:「沒關係!別哭,快給我看看哪裡不會?」
那天晚上,爸爸自己用筆細心地把整張試卷的題,都抄了下來,教阿茗重新做了一遍。
阿茗說,爸爸是個優秀的中學教師,而自己卻是個一無是處的「學渣」,爸爸卻從來沒有說過什麼,而是一直鼓勵、開解她。後來,她能考進不錯的高校,進入不賴的公司做了設計師,都是因為爸爸不放棄的愛,在一直支撐、滋養著她。
「所有人都說我不行、是個『笨小孩』,但我爸總說:『沒事,你慢慢來。』」阿茗感慨地說。
親子教育作家月下客說: 「任何一段關係,終究還是始於愛,成就於愛。因為愛,所以願意去相信;因為愛,所以願意去包容;因為愛,所以願意去接納。」
那個所謂的「笨小孩」,只需要你的一個擁抱,便能照亮那顆灰暗的心,釋放出他無限的潛力——被父母無條件深愛、信賴和支持的孩子,在成長路上縱有千難萬險,終會披荊斬棘,擁有晴好的幸福。
因為他曾被無條件地、妥善地接納著、包容著、鼓勵著,內心始終駐守著幸福和能量,能安心地、全力地成長,追尋著明麗的夢想,更會同樣深情地愛著父母。
詩人泰戈爾,曾寫過一首關於孩子的詩《審判官》,讓人心頭一熱: 「你想說他什麼儘管說罷,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處。我愛他並不因為他好,只是因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願我們都懂得愛,用滿心的愛去擁抱孩子、悅納孩子,給彼此的人生,釀造一段最美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