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過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唯美的詩句,道盡了這節日的肅穆與淒清。

它的由來,是劉邦尋墳。當他貴為天子之後,仍舊不忘尋找父母的墓加以祭拜,民間亦隨之跟進。另一個相關的典故,則是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晉文公時期的忠臣介之推。折柳插頭的習俗也因此而來,有感恩先人,以及三省吾身的意思。

我們中國人,向來重視忠孝。上面這兩個故事,正好是這兩種精神的展現。慎重追遠之餘,也要好好修身,才是不愧對先人的好子孫。

在台灣「傳統」墓碑或牌位上,也都會註明家族的來源,例如山東某某氏,攏西某某堂之類。這說明中國人的傳統,慎終追遠。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把握當下!不要等到了失去才知道珍惜與父母、長輩在一起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