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真實經驗,對於大腦發展及未來的認知能力,影響極為深遠。研究已知,得到充分的人際互動和環境刺激的嬰幼兒,大腦組織結構較為綿密。~六歲的學前兒,正值大腦神經快速成熟期,感覺系統不停接收各種刺激,這些訊息會傳遞給大腦。訊息愈頻繁,大腦神經迴路也愈發達。中央大學認知精神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在《通情達理》書中指出,「每一個親子的經驗都在大腦中留下痕跡」。《大腦當家》作者約翰.麥迪納則強調,好奇心本身就是一件最重要的事。家有學前兒的父母,應鼓勵孩子探索世界,多做親子互動、多重感官刺激,為孩子的大腦發展灌注所需的養分。但腦力開發的前提是,父母要順勢而為,如果孩子沒有樂在其中,效果就不存在。因為唯有主動歷程,大腦神經才能進行連接,經驗才會被留下。遊戲1:尿布體操在寶寶兩歲學會自行如廁之前,爸媽每天利用好幾次換尿布的時間,跟寶寶一起做體操,讓他們逐漸熟悉自己身體部位的名稱,並能串起眼睛、四肢和腦部之間的連結。觸覺為寶寶帶來真實感,順便幫寶寶全身按摩,按摩時要慢慢來,才能讓觸覺訊息與語言訊息一起傳達到大腦。~二歲:爸媽先脫去尿布,將寶寶的雙腳併攏,雙手抵住腳掌往上輕推,使寶寶膝蓋彎曲,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寶寶用力踢腳,再讓雙腳伸直。接著握住寶寶的雙手往左、右兩側伸展,然後再把手放在胸前。做體操的時候,爸媽要記得注視寶寶的眼睛,愉快的告訴寶寶「我抓住你的右手了!」「我們來踢踢腿吧!」爸媽可用鼻子去碰寶寶的腳底或小手心,搔搔癢,讓寶寶覺得換尿布好玩又舒服。遊戲2:洗澡大戰洗澡玩水幾乎是每個寶寶都喜歡的遊戲時間。舒適的水溫和水中的浮力能讓寶寶放鬆心情,水中的玩具也有不一樣的新鮮玩法。爸媽應善用洗澡時間,只要小小準備一下,就能跟寶寶展開一趟觸覺之旅。做法一:洗到每個部位之前,用言語提示寶寶,「現在要洗你的胳肢窩了!」洗到手和腳,數數給寶寶聽;需要寶寶配合動作時也提前告訴他,「鬆開你的小手,」並示範做一次。做法二:除了澡盆外,另準備一個裝冷水的小桶子,告訴寶寶「這是溫水」、「那是冷水」,並拉著寶寶的小手試試水溫,停頓幾秒後,再交叉嘗試兩桶水,讓寶寶感受。做法三:準備可以漂浮的玩具或罐子,讓寶寶視線追逐漂浮水面的玩具,鼓勵他用手去抓,訓練手眼協調能力。用可以裝水的容器或玩具讓寶寶倒水、潑水,讓寶寶觀察罐子裝滿水後「噗通」沉下水的有趣現象。遊戲3:扮鬼臉根據研究,出生才兩天的新生兒就會學眼前的大人吐舌頭,模仿能力讓人大吃一驚。爸媽常跟寶寶面對面或是看著鏡子扮鬼臉,可活化寶寶的鏡像神經元,產生模仿行為,讓他學會運用臉部肌肉,找到一樣的部位做出同樣動作,同時也讓寶寶慢慢接觸標示情緒的語言與各種表情。做法一:讓寶寶面對爸媽的臉,或在鏡子前做給寶寶看,爸媽先用言語提醒寶寶這個表情是「好開心」、「我在笑」、「你怎麼了?」然後等寶寶跟著做,說出他的表情代表的意義,並給予鼓勵讚美,寶寶會非常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