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日前研擬擬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對幼兒園學習英語可能鬆綁,在2018年底也啟動雙語國家政策,希望將台灣打造為雙語國家。究竟孩子愈早學英文成效會愈佳嗎?
台灣人一直有學英語的焦慮感。根據2018年「全球英語能力指標(EF EPI)」調查台灣位居全球第48名,在亞洲排第10名。而全球前十名的國家,歐洲國家就佔了7名。在行政院研擬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之際,也讓人好奇「英語能力好的非英語系國家,是怎麼學習英文的」?
目前在德國擔任幼教師、擁有7年台灣全美幼兒園及5年德國雙語幼兒園教學經驗的莊琳君觀察,在孩童學英文這件事上,台灣和德國家長最大不同是:「家長對孩子學外語的期待」。她舉例,今年農曆年從德國返台,親戚知道她在國外當老師,把家中一名「從小讀雙語幼兒園」的孩子推到她面前,要兩人以英語交談對話,這種刻意、不自然的對話,搞得兩人都很彆扭、尷尬。
對比國外家長,莊琳君、嫁到芬蘭的部落客「北歐四季」凃翠珊,及娶了台灣太太定居台灣的「荷蘭爸爸」、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韋岱思,也有一致的觀察:台灣家長對孩子學習外語較焦慮,對孩子壓力大,反而讓孩子害怕犯錯、更不易學好英語。
荷蘭、德國和芬蘭三國,在上述全球英語能力調查中,都名列全球前10。透過有「跨國經驗」的莊琳君、塗翠珊和韋岱思,觀察台灣家長對孩子學英語有哪些迷思?
1. 提前學外語,不是為了贏在起跑點
國內外家長都一致認為:提早學外語是好事,不過原因卻大不相同。德國家長對學齡前幼兒就能接觸英語抱持正面態度,原因希望孩子能自然而然接受多元文化。莊琳君觀察,德國家長認為學外語不是重心,他們瞭解學外語的重要,但不會特地為了「學外語」,而跨區讓孩子去念雙語學校。
2. 別為了學習外語放棄學習母語
國外家長普遍認為學外語很重要,不過他們也很重視學習母語。芬蘭家長、老師則很鼓勵孩子學外語,但更重視「母語」的閱讀能力及表達能力,學好母語也能成為孩子學外國語的助力。韋岱思的兒女目前都在台灣受教育,但他也持續讓女兒上荷蘭語課程,在玩中持續接觸自己的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