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長大,從咿呀學語,到搖搖晃晃學走路,轉眼間,孩子就要入園了。
想讓寶寶早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並且擁有基本的自理能力,我們做父母的就不能忽視寶寶日常生活習慣的培養。
好習慣不僅能讓孩子懂得如何穿衣、如何收拾自己的東西,什麼時間該做什麼樣的事情,更能夠為寶寶的自理能力打下基礎,培養出一個獨立性強的孩子。
那該如何培養寶寶的好習慣呢?今天,我們就請貝媽來說一說。
197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被記者問道:「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裡學到了您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
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回答道:
是在幼兒園。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
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
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幼兒時期是構建內部規則的關鍵時期,為接下來參加集體學習環境打下基礎。
很多時候,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疊加的,在 0~6 歲階段,比起知識搶跑,更重要的是習慣養成。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在學齡前,父母應該幫助孩子養成哪些好習慣。
養成固定的作息習慣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學齡前的孩子需要玩耍來釋放天性,但是,在孩子行動探索的過程中也需要一些約束,有規律的健康作息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孩子應該在上學前明白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多長時間做一件事,做不完會怎麼樣。
比如,在我們家的晚上睡覺流程裡,一般會先讓孩子自己自由玩耍一會兒,然後洗臉刷牙,讀故事,最後睡覺。
有的時候,孩子遇到喜歡的玩具或游戲,會想要無限制地一直玩下去。
這個時候,我會告訴他:「你可以多玩一會兒這個游戲,但是今晚就沒有時間講故事了哦」。
慢慢的,他開始理解時間的有限性,兩個同樣喜歡的事情是需要分配時間取捨的。
通過為小孩子建立可靠的日常慣例,家庭生活中的各種活動轉換就會變得容易。
習慣了固定作息規律的孩子,將來到了學習中也會更有秩序感,懂得如何分配玩耍和學習的時間。
具象的流程圖是能夠很好地幫助 0~3 歲孩子建立秩序感的輔助工具,藉助這個早安/晚安流程圖,可以讓孩子了解到一些活動的先後順序。
作為獎勵,每次完成了一項任務,我們可以在流程表對應的位置貼上一個小貼紙。
為了方便大家,丁香媽媽教育設計團隊專門設計了一套早安/晚安流程圖片,文末就可以下載高清原版圖片哦。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教育設計團隊
鼓勵孩子
參與家務事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有很多長輩帶娃,會覺得讓小孩子做家務是「瞎搗亂」。殊不知學齡前的孩子總是對生活中的事物有濃厚興趣的。
也許他們做的不夠完美,但是在一次次鼓勵中,他們會找到做家務事的樂趣,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身體的靈活性。
我的孩子現在 3 歲,從 1 歲半開始,我便會邀請他和我一起整理玩具,扔垃圾,擦桌子。
以下是不同年齡孩子對應的可以完成的家務表,爸爸媽媽們可以對照著讓孩子放手去鍛煉。
家務表由丁香媽媽教育設計團隊專門設計,專屬寶寶的獨特家務表,文末即可下載。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教育設計團隊
集中注意力
做一件事情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孩子入學後,有部分家長常常會因為孩子的專注力不夠而著急。
上課時左顧右盼,思想開小差,有時候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也聽不見記不清;寫作業時在椅子上坐不到 5 分鐘,一會起來喝水、上廁所,一會嚷嚷著筆不好用、肚子餓了要吃東西……
其實良好的專注力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比如,在寶寶小時候玩玩具或看動畫片的時候,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時機。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玩耍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一直打斷孩子。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孩子做事的持續性縮短,對於創造性的任務也失去興趣。
其實孩子在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學習與探索的過程,尤其是玩玩具,畫畫等,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我們家長要盡量做到不打擾。
學會耐心
聽別人講話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在學校裡,老師會進行提問,和小朋友們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不會傾聽的孩子就會丟失很多信息。
因此,學會耐心傾聽別人講話也是一個需要提前培養的好習慣。
「傾聽塗色」是個很有趣的訓練傾聽能力的小游戲。我們可以將下面的互動模版列印出來,讓孩子根據我們的指令在紙上完成相應的任務。
比如,我們可以發出指令,「請將地板塗成黃色」
再比如,「讀出黑板上方的英文字母,並將它們塗上顏色」
圖片來源:丁香媽媽教育設計團隊
玩游戲的過程,既達到了玩耍放鬆的目的,又培養了孩子傾聽的能力。
總之,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但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可以讓日後的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但好習慣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父母的身體力行與悉心陪伴。
從現在開始,耐心引導孩子培養好這幾個小習慣吧!
培養好習慣
沒有配套練習卡片怎麼行?!
福利來了!
掃碼關注 丁香媽媽教育
對話框回復 卡片
就可以 免費 領取練習卡片
一起陪孩子玩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