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進入內地工作,在上海,很多人都體會過在路上攔車的痛苦,尖峰時段半小時攔不到一輛車那是常態,攔到車後短途拒載又是另一個苦惱。
後來,出現了網約車,出現了打車軟體,大大提升了車與乘客媒合的成功率,大幅降低乘客苦等時間,降低車輛空轉時間,等於提升了交易金額,促進市場活絡。
這其實也不是大陸首創,在uber、airbnb從美國開始,這種共享,或是互惠互利的模式首發,迅速擴展市場。
為什麼能快速搶佔市場受人歡迎,方便,快速,並且提升原本旅運系統服務品質,這些都是主要原因。
但這樣的新服務模式搶佔了原本團體的既得利益,原本計程車靠行模式,高價取得駕照與營業執照後,似乎可以高枕無憂,如同獨門生意,你不搭車,沒別的選擇,我不提升服務品質,拿我沒輒,投訴後,改善有限,業者駕駛連成一氣,在政府保護傘下,在選舉利益考量下,我們享受不到同樣的共享服務,因為一切共享車,網約車都是 “違法”,都是不安全。
當十多年前,我們嘲笑對岸的落伍,我們自豪自己的創新能力。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早已落後對岸的創新與先進,於是我們嘲笑對岸的唯利是圖,嘲笑對岸的資訊封閉。
那麼,下一個十年,我們還想嘲笑什麼呢。
聯絡作者:觸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