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德國麵包,你一定對帶有鬆脆外皮,內裡褐色又有嚼勁的黑麵包記憶猶新吧!

要知道,德國人做的麵包可是和他們的啤酒、香腸一樣,聲名顯赫,它被稱作“世界麵包之王”,今天就讓我們聊聊關於德國麵包那些事。

麵包的歷史

德國麵包的發展歷史已超過800年了,許多麵包品種已傳承數百年,甚至還有不少發源於聖經的種類,極具歷史價值。

根據德國麵包專業協會的統計,境內麵包店已注冊超過三千種麵包。而德國麵包師也對他們的麵包非常自豪,甚至在2012年給德國麵包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地理優勢造就多樣性

大家可能會想,是什麼原因促使德國人創造出如此多種類的麵包?

這就得從它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說起,德國位於歐洲心髒位置,也是小麥和黑麥種植地的交匯處。地理優勢造就了德國麵包的多樣性。

按照不同的小麥和黑麥麵粉配比,又可以衍生出豐富的麵包品種。添加入麵包中的配料、烘烤麵包的時間和方式都會相應地影響麵包,德國如此多種的麵包品種就是這麼來的。

麵包分類

按照配料比例分類,德國麵包最常見的三大類分別是Weißpot(白麵包)、Roggenpot(黑麥麵包),和Mischpot(混合麵包)。

對於中國胃而言,用小麥麵粉烘焙出的白麵包味道相對更有親切感,更容易消化,但會在空氣中迅速變硬,所以要盡快食用;

黑麥麵包添加的是老面,所以會有一股酸味,口感粗糙,消化速度慢一些,營養成分更高;

而混合麵包顧名思義,是二者的結合體。顏色略深,味道沒有黑麥麵包那麼酸,外殼雖然堅硬,但內裡比黑麥麵包更松軟。

正確的打開方式

吃慣了國內柔軟松甜的麵包,對德式口感扎實,較硬的天熱路線不適用吧。小艾以最容易為人詬病的早餐Brezel和黑麥麵包為例分享一下德式麵包正確的打開方式。

Brezel

先說Brezel,好多人抱怨它又干又咸,一點都不好吃。不過食物與食物之間有時候是能起化學反應的。使Brezel不管是在口感還是味道上都蹭蹭往上竄好幾個Level的,當然就是德國人的老乾媽——黃油。

Brezel原來的干、硬,被黃油的柔軟和脂肪的醇厚感化解,又使黃油不至於過分油膩。Brezel上面的鹽粒與黃油混在一起,鹹味反襯出了鮮味。由於黃油的加入,Brezel瞬間丑小鴨變白天鵝!

黑麥麵包

再說黑麥麵包,黑麥麵包的酸味就像榴槤一樣,喜歡的人覺得它吃不膩,不喜歡的人吃起來感覺像餿水。好的黑麥麵包酸味不沖,在酸味之後還有天然的麥香氣作為後味,味道層次十分豐富。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1941年流亡美國時曾在自己的日記中哀嘆道:"美國沒有真正的麵包,而我喜歡吃麵包",德國人對麵包的感情可見一斑。

可以想像,德國人一手托著熱乎乎的麵包,一手拿起餐刀平切下去。吱嘎吱嘎的脆聲裡,麵包被一分為二,奶油色的麵包心兒冒著熱氣,緩緩咬一口,脆皮應聲而裂,柔軟的口感,散發著濃郁的香氣……也許這也是德國人愛麵包的一個原因。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