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迄今25年,每每出現許多亂象,今年更導致數百名家長走上街道至教育部、立法院、監察院、行政院前抗議。每年申請入學、指考之後,總有許多抗議聲音,這已經非一日之寒,教育部主責教改大任,在今年的申請入學「五選四之亂」之後,格外引發矚目,因為家長、老師們都已經無法再忍耐。

美國是全申請入學制度,試行了百年以上,學校、老師、學生對制度十分熟悉,台灣則是仿效美式學制,希望用申請入學打破過往聯考「一試定終生」的方式,用多元表現來鑑定學生的程度。

申請入學與考試入學各有其擁護者,申請入學的多元表現,確實是走出學科以外的整體評鑑;考試入學則是無分貧富,用努力程度直接當成標準,是翻轉階級的好機會。大部份人不希望採用全考試或是全申請,只是申請與考試入學的比例,該如何拿捏比較好,才是教育部應該關心的議題。

家長上街頭 教育部卻推給學校自主

家長們上街頭抗議申請入學比例,教育部回應是「教育部一向未曾限制大學校系考試分發名額比例,如果校系要提高考試分發名額比例,教育部一定予以尊重核定。」應當正面回應的教育部,卻將名額比例問題推給各學校,此非主管機關應有的風度與態度。

國教盟在教育部前舉辦「護囝仔、救台灣、終結教改之亂」活動,號召了數百位家長及憂心人士,向教育部陳情。(國教盟提供)

以今年申請入學為例,教育部針對繁星推薦原則為15%、個人申請以45%為限,除非另有需求者專案申請,特殊選才則以1.5%為上限,如果以上限招生滿額,最高可以達61.5%,逾半數學生以申請入學方式進入大學,如此「大門」的管道,又怎能希望學生想要走考試的「窄門」。

台灣考試入學比例,從過去的100%持續下降,台大應用力學所教授、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認為,「申請入學是用金錢增加孩子的機會,讓弱勢更弱勢。」確實,過去考試入學雖然壓力重,但是相較申請入學而言,維持了一定的公平性,三級貧戶家庭出身的前總統陳水扁,就依此方式翻轉人生,過往有太多透過考試翻身的實例,教改至今25年,是否在媒體上越來越少見到這樣的實例?

申請入學比備審資料 金錢堆起成果

申請入學的制度並非不好,但是台灣人擅於研究制度、鑽制度漏洞,聯考的漏洞難鑽,但是申請入學的漏洞好鑽,所以坊間會出現許多代做申請入學履歷的補習班,每間學校收費數千至上萬元不等,還有3、4萬元「吃到飽」方案。一本本言辭動人、精美裝訂的備審資料,是父母花錢重金的成果,而不是學生學習真實的成果。

過去考試入學雖然壓力重,但是相較申請入學而言,維持了一定的公平性。(取自pixbay)

教育部也想盡辦法「逆破解」這種亂象,所以推出「學習歷程檔案」,希望以限制件數的方式,重質不重量讓備審資料更能夠公平呈現。然而,這樣的方式很可能最後會形成「最高級」競賽,過去參加的社區服務、小型比賽因為都拿不上檯面,所以最後提出來的必須是重點中的重點,像是大型比賽,想要用社區服務、小地區賽事加分的項目,最終仍是敗給有錢出國比賽,能夠花大錢買科展材料,進軍大型科展的學生。「軍備競賽」只是從過往小型船艦,升級到「航空母艦」式的比賽,仍無法解決中下階級弱勢孩子的困境。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富者恆富、貧者恆貧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著作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提出,「隨著資本累積逐漸集中化,30年之內,全球主要市場經濟的資本集中度,80%以上集中到社會最富10%的人手中。」教育不是自由經濟市場,如果走向「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過程,社會就失去最後翻轉階級的能力,也讓最後的社會公平性消失。

教育不是自由經濟市場,如果走向「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的過程,社會就失去最後翻轉階級的能力。(取自pixbay)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與學生沈暉智在2018年研究論文〈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台大學生家庭所得中位數約為150萬元、公立大學學生家庭約110萬元、私立大學學生家庭約100萬元,若將國內大學排序,學生家庭所得中位數也呈現由高漸次而降。這顯示出有錢人子女進入頂尖大學的機率比窮人來得高,台大學生的家庭收入是高於私立大學學生家庭0.5倍,一個家庭年收入差異50萬元,換言之,一個月多出逾4萬元可能可以投資在孩子身上,這樣的差距只會逐漸拉大。

入學公平性 民眾在乎重點

申請入學與考試入學的比例,應該要參酌民情實施,「民意如流水」,確實很常變動,但是信任感卻是需要長久建立,有多少民眾對於申請入學的「公平性」,信任度是高過考試的?當「多元入學」變成「多錢入學」之後,又該如何說服民眾教育是公平的。

今年是蔡英文政府重要的選舉年,面對民意的挑戰,蔡英文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應該要聆聽民意,在今年首度試行「五選四」科目,因而被批評失去鑑別度之後,重新與各種教育團體溝通,找出民眾願意「信任」的比例。

※作者為《立報傳媒》總編輯 ※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本文取自《立報傳媒》,原文網址:http://www.limedia.tw/edu/3446/

聯絡作者:GS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