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IG上爆紅的日本小底迪,
經常被媽媽打扮成各種迪士尼角色,讓粉絲們萌得不要不要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就是扮演《怪獸電力公司》裡的毛怪。
▼在電車上打電動的小毛怪,也超可愛der
▼這隻小毛怪遇到本尊「大毛怪」,
兩人開心的旋轉,結果小毛怪一不小心跌倒了,
大毛怪立刻使用抱抱絕招,兩人互動實在太萌啦~
▼小毛怪吃薯條啦~
除了毛怪外,還有跟其他「本尊」相遇的可愛畫面~
▼高飛
▼胡迪
▼布魯托
▼跟好友一起扮演奇奇與蒂蒂,簡直萌上加萌啊~
是不是被萌到不要不要der~小編快不行了!
圖片來源:tiahy__ IG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河南10歲男孩花5萬打賞主播,媽媽:錢是孩子父親的喪葬費
隨著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
孩子手裡的零花錢越來越多,網購、移動支付越來越便捷。
近幾年,直播平台在年輕人的生活圈子裡越來越火,其中不乏未成年人。
打開這些APP,可以看到裝扮奇特的主播們唱歌、
跳舞、講笑話,簡直無所不能,
之後再通過打賞、禮物、紅包等形式獲得一定利益。
關於孩子錯誤消費、揮霍金錢給父母、家庭帶來影響的事件屢屢發生。
丈夫的喪葬費不翼而飛
河南許昌的胡女士稱,手機裡的5萬塊不見了,
經查後發現,其10歲的兒子把這些錢用在了打賞遊戲主播上。
胡女士表示,這筆錢正是丈夫的喪葬費,而自己還患有直腸癌。
“熊孩子”打賞女主播花了16萬
兩個月內,14歲“熊孩子”小彭通過支付平台,
偷偷把父母縫了十年牛仔褲賺來的16萬多元存款
通通打賞給了直播平台女主播。
從彭師傅提供的支付清單上看到,
僅僅從9月2日凌晨0點13分至當日的16點19分,
小彭先後通過支付平台交易了9筆,
其中5000元4筆,1000元5筆,共計25000元。
8歲女兒瘋狂打賞女主播刷光老爸8萬8!
遼寧鐵嶺的單親爸爸曹先生在瀋陽打工,
他遇到一件棘手的事:他的4張信用卡被瘋狂透支高達8.8萬元!
通過調查竟意外得知,所有這些錢都是他8歲的女兒刷掉的,
用途是給網上主播姐姐瘋狂打賞!
“打賞門”事件接二連三近年來,
隨著網際網路直播、遊戲的幼齡化,
類似的“打賞門”事件屢見不鮮:
6歲女童通過微信直接登錄某視頻軟體,買“鑽石”給主播送禮物,
花掉了2萬塊錢;
8歲男童樂樂偷偷地在爸爸手機上安裝了某直播軟體,
在看高手玩王者榮耀時,打賞了主播24080元;
8歲“熊孩子”先充遊戲後賞主播花掉一萬多,家長一個月報了兩次警!
網友看到消息表示十分擔心
同時也呼籲家長給孩子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打賞出去的錢,能否討回?
平台方應給予監管
根據《民法總則》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因此,對於未成年人發生的重大贈與,
是要有父母的授權才算有效,否則可以要求返還。
孩子的模仿力、記憶力超強,家長在使用這些軟體時,
要適當避開孩子、保護好支付寶、微信密碼,避免造成經濟損失。
在此類事件中,平台方作為責任主體之一,
應負有相關的責任和義務。
但如何對主播的各類行為進行管理一直以來是人們爭論的一個焦點。
平台方應該針對主播的行為進行規範,
哪些行為可以有,哪些行為不可以有,都明確出來。
對主播的職業道德、職業規範等方面提出要求,
從而杜絕未成年人在平台打賞、“將用戶隱私掛出來”的行為。
風波不斷,如何管住孩子的手:
直播平台監管不力,必須改正,但家長的教育,也不容忽視。
重視孩子的金錢教育
很多孩子能大手大腳地打賞,多數是因為對金錢沒有概念。
你放1萬塊現金在他面前,他或許還會有直觀的感受,在手機裡就是個數字。
在孩子的成長時期,給孩子進行正確的金錢教育,
並不是引導孩子“一切向錢看”,而是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
3~5歲的孩子要懂得:
東西需要用錢來購買、錢是通過勞動換取來的、
不是“想要”就可以馬上得到。
可以從“刷卡遊戲”開始,引導孩子認識“錢”。
寶寶會發現:
坐公車、坐地鐵、開車進車庫都要刷卡;
而一旦忘了帶卡,交錢也是可以的;
也可以通過“延遲滿足訓練”,讓寶寶學會等待。
告訴孩子:你現在給他一塊蛋糕,但如果他多等一會,你會給他兩塊。
高效的親子陪伴
為獲得主播的“麼麼噠”,孩
子花錢從外界尋找認同感,這也折射出孩子空虛的精神世界。
①培養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興趣點無法在生活中釋放,
就會很可能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虛擬網路上,
因此,家長要關注孩子的生活喜好,做到及時回應。
對孩子的行為讚許時,要多鼓勵和陪伴,
比如,孩子喜歡跳舞,家長可以讓孩子做小老師,
把學到的技藝教給自己,
這樣既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又能增進情感交流;
對孩子說“不”時,請以建議的方式委婉地給孩子指明一條路,
而不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強行限制,埋下“叛逆”的種子。
②讀懂孩子的內心。
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家長首先要通過眼神和行為讀懂他們的內心。
期盼的眼神,表示孩子需要幫助,家長可蹲下身子去傾聽;
低頭不語,表明孩子有心事或犯錯誤,家長要用平和的語氣去引導……
要讓孩子明白,比起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網路,
父母的陪伴來得更真實、更溫暖。
更要讓孩子知道,沒有人天生會當父母,但我們會努力成為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