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他被人們稱為春晚的象徵,引領了一個時代,他的小品風趣幽默,
一直是春晚的壓軸節目,給一代又一代人帶來了歡樂。
他的經典作品數不勝數,裡面的經典句子也是全國人民都知道,
比如:“戰鬥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
還有最最經典的:“那次賣拐把他忽悠瘸了,那次賣車把他忽悠捏了,
今天在十分鐘之內我要不把他擺平,我就沒法跟你們倆當教師爺了”,隨便提一句都能讓小編笑出聲。
本山大叔的小品搞笑完全毋庸置疑,
只是近幾年本山大叔已經沒有在春晚上出現了,這也成為很多觀眾的遺憾,
不僅不出現在春晚,近些年本山大叔的消息其實很少,大家也都很關心他的近況。
近日,就有網友曝光了一組本山大叔的近照,引起了一波熱議。
看圖片,本山大叔似乎是和好友在一起聚餐,
聚餐的地點應該是類似鄉間的地方,綠樹掩映,看起來十分愜意。
只見本山大叔穿著橘紅色的短袖坐在正中間,雙手抱臂,看起來氣場十足。
儘管本山老師今年已經62歲了,但狀態卻很好,一點也沒有老態的感覺,
他的面部皮膚依舊緊緻,沒什麼皺紋,而且紅潤有光澤, 笑起來又和藹又精神。
唯一顯老的地方,就是本山大叔的頭髮,已經全部都白了,
但他的頭髮剃成了板寸,儘管顏色是白的,但看起來依舊比較有精神。
看第一張圖片,本山大叔的手臂肌肉線條明顯,感覺都沒什麼贅肉,
以前經常有媒體曝出他和徒弟們一起打籃球,估計手臂就是打球練出來的,但第二張就“暴露”了!
第二張圖片,本山大叔微微倚靠在凳子上,露出了肚子,只見他的肚子圓滾滾的,
跟個球一樣,看來再怎麼打球運動,也避免不了老年鮪魚肚啊,畢竟男人上了40多半肚子都會這樣,何況本山大叔已經62歲了。
再看看本山大叔面前桌子上擺的東西,小編就明白了,吃這些肚子能小嗎?
只見桌子上擺滿了骨架、肉塊、找了半天,才在角落裡找到一丟丟黃瓜和西瓜,
再仔細看,本山大叔面前的西瓜好像沒有吃幾口,但肉和骨架已經吃的散亂不堪,
吃這麼多肉,難怪這肚子如此“圓潤”!
小編本以為這次只是本山大叔和好友們的普通聚餐,
一查才知道最近本山大叔跟演員們正在緊張拍攝《劉老根3》,今年3月份就早有知情人曝料,
本山大叔很重視這次的拍攝,一切都是親力親為,還親自海選演員,
而且他的好友范偉也將回歸加盟, 真的是很值得期待啦。
這組照片應該也是出自拍攝時的聚餐,難怪大家穿的衣服都一樣。
雖然本山大叔的精神面貌看起來很不錯,但小編還是想提醒本山大叔,
酷愛肉食沒有錯,但一定要均衡搭配,不能只吃肉不吃蔬菜啊,要以健康為主啊。
想想大叔的兒子牛牛還因為身材太胖,加入減肥訓練營減肥,看來這一家子都是肉食動物啊。
不管怎麼樣,希望大叔能夠健健康康的,他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歡笑,
我們也希望他過得快樂幸福,所以大叔一定要多吃蔬菜呀!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一位在台大陸人,最有印象的不是夜市或政治,竟然是因為搭了一趟「捷運」!?
如果問兩岸各地朋友,關於他們對來過台灣的印象,
讓他們最深深感觸的,就是我們台灣人的「素養」!
本文就是出身中國廣東的知名編輯:
余少鐳在某次台灣旅遊回來後,藉由在台北捷運的種種體驗,
感悟到台灣人的溫情,與對大陸人目前道德禮儀的感慨。
以下就是他的故事:
從台灣回來,朋友問觀感。我說,印象最深的,不是自由民主,不是台北故宮,
不是夜市美食這些,我們早已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得通透,也能充分想像得到,不甚稀奇。
讓我最有感觸的,是台北的捷運(地鐵)。
有人說過,一座城市是否跟現代文明接軌,有多少世界第幾的高樓大廈都無關宏旨,
一看公共廁所,二看公共交通。
此次赴台,在台北逗留一星期,幾乎天天搭捷運。
那些密佈地下以及地上的軌道交通,諸多讓陸客感嘆的細節,
已足夠證明,台北是怎樣的一座文明城市,台灣又是怎樣的一個文明社會。
【公共服務】首先,台北所有的捷運站裡都有洗手間,
乘客完全不用擔心內急,更不會出現小孩在車廂裡拉大而家長不管的雷人情景。
除了洗手間,最方便的,還是每個捷運站都有的旅遊服務中心。
市民或遊客可以在這裡,諮詢跟旅遊有關或無關的一切,鉅細無遺。
對於陸客來說,最爽的就是可以憑護照或其他證件,
在這裡申領一個Wi-Fi賬號密碼,
有了它,在台北任何有公共Wi-Fi的地方,都可以無限時免費上網。
除了諮詢服務,這裡還備有急救箱,
裡面備有常用藥、繃布、立時貼等,旅客有需要隨時可免費取用。
9月11日那天,我跟朋友騎車去淡水不幸摔了一跤,
右臂擦傷,就在淡水地鐵站享受了急救箱服務。
除了旅遊服務中心,台北市立圖書館在每個捷運站也都設有分館,
市民可以刷卡進館,享受休閒讀書時光。
跟大陸一樣,台北的捷運站裡也有不少商業廣告,但更多的是公益廣告。
只是,你別想在裡面看到一點號召愛國或愛政府的內容(當然,更不會有「資本主義好」的口號)。
政府的公益廣告也有,最常見的,就是台北市政府宣傳市政好幫手熱線1999的公益廣告,
廣告面積很大,並且遍佈每一個捷運站。
內容分兩大部分,分別列舉了市民最常問的17個問題,
和最有趣的15個問題,大都是跟民生關係密切的,
如:「我要生小baby了,聽說台北市有發補助金,該如何申請?」
「我想從台北101搭公車到北投洗溫泉,請問該怎麼坐?」
「我家有不要的大沙發和傢俱要丟掉,可以請環保局來處理嗎?」
還有更有趣的問題:「路上有雞,我可以把雞帶回家嗎?」
「可以叫公園的青蛙不要叫了嗎?我被吵得睡不著了!」等等看起來挺無釐頭的問題。
廣告最下面,有一行藍底白字:「別說台北市政府沒做過讓你感動的事!」
如此服務型市政府,其身段之低,甚至已到了頗受委屈的地步。
在士林站,我們還看到一幅「司法院」的公益廣告「人民觀審製邀您參與審判」。
內容是:
「司法院推行人民觀審製度, 將於士林、嘉義地方法院試行,
針對重大刑案邀請人民參與審判, 並在法官把關之下決定判決結果。
您的參與和支持,讓司法審判更透明。」
難怪台灣記者講起,他們在大陸某法庭隔壁拍電視畫面和微博時,會那麼大驚小怪了。
【市民素質】 很多事,經過橫向對比才能看得更清楚。
2012年1月,名為「大陸遊客在香港捷運進食引發爭議」的影片在網上熱傳;
今年3月,武漢網友「@流汗的魚兒」發微博稱,自己乘坐捷運時,
見一女子在捷運吃麵,於是自己想拍照發微博,結果被察覺,該女子竟將一碗熱乾麵砸在她頭上。
5月,同是武漢捷運,一男青年在車內吃包子,遭一中年男子訓斥。
男青年反問:「哪裡規定不能在捷運上吃東西?」爭執之中,男青年被中年男子打掉一顆門牙。
7月,網友發微博稱,一名中年男子在杭州捷運上吃包子喝豆漿,
一對青年情侶表達不滿,該中年男子就對情侶進行辱罵,並拿起開封的豆漿砸在青年男子身上。
最近,有新聞說,上海有望首次通過立法明確捷運車廂「禁食令」
「吃韭菜餃子將罰500元(約新台幣2.5K)」……
台北的捷運,車廂內外都有明文規定不得飲食,
喝水和嚼口香糖都不行,但沒看到有罰款或其他懲罰規定。
剛開始我有點懷疑,嚼口香糖是很私密的行為,要不被發現很容易,市民會遵守嗎?
但我幾天觀察下來,還真的一個都沒有。
喝水的倒有一個——不好意思,正是在下。
那天從忠孝新生站進捷運,等車時口渴,忘了規定,擰開瓶蓋就喝。
這時立馬有一個男人過來,細聲對我說:「先生不好意思,這裡不能喝水的。」
我臉上一熱,趕緊道歉,而他卻像做錯什麼事一樣,
看都不看我一眼就走了,看背影,普通市民裝扮,不是地鐵工作人員。
至於排隊,就更不用說了。候車地面劃有白線,基本沒看到有人站在線外的。
而上下捷運站的自動扶梯,所有人都靠右站成一排,空出左邊讓人通過,
很多時候左邊根本沒人走,也從不見有人站著。
更讓人感慨的一幕,還是在車廂裡。
台北的公車也好捷運也好,每節車廂裡都有幾排座位,
用深藍色跟其他座位區別開來,上面標著「博愛座」,寫明是給老弱病殘人士坐的。
在台北那幾天,無論公車或捷運,
就算再擠,哪怕那座位空著,都不見有非老弱病殘人士坐上去。
那天從忠孝新生坐到淡水,一位阿婆坐在博愛座上,
她旁邊的位置一直空著,人上人下,
不管過多少個站,再多的人站著,都沒人去坐那個空位。
回來翻檢舊聞,關於讓座,讓人哭笑不得的新聞很多,
如:2006年10月,北京公交集團稱,2007年將開展「明星乘客」評選,
乘客主動讓座,公交公司將給予獎勵。
2008年2月22日,北京市交通委、市運輸局,
聯合發起的「22日讓座日」活動啟動。在公交車上經常讓座的乘客,將有機會獲得獎勵。
2012年9月,《重慶晨報》新聞,綦江公交車上,一位80多歲的老人常送給讓座者紅包。
紅包裡除了2元(約新台幣10塊),
還有一張印有:「你高風格讓座和幫助,感謝您!綦江代正興」的卡片……
最新的消息,則是廣西南寧市法製辦公室發佈了
《南寧市城市公共汽車客運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意見稿指出,如果乘客拒絕給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乘客讓座,
駕駛員和乘務員可以拒絕為其提供營運服務。
且不說如此做法是否合理合法,就這意見稿發出的背後,
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給老弱病殘孕讓座,得多麼稀缺,
才導致法製辦非以「拒絕服務」來恐嚇不可。
只是,靠強制、恐嚇等手段得來的善,還是真善嗎?
【「淮南淮北」的思考】
在台北,搭公車也好捷運也好,看不到有人為了防盜而把包背在胸前。
儘管台灣常有報紙電視在說陸客多麼不文明(在故宮就可集中看到),
但一個陸客在台北街頭或捷運裡問路,不管問到誰,都不會遭白眼或扭頭走開。
那幾天,我問路不下十次,每次都得到詳細回答,甚至給你算好步行或坐車需多少時間。
這些細節,其實僅僅是一個文明社會的正常表現。
而在大陸,一個塑造出雷鋒等無數道德完人,並強製全體國民學習的國度,
學了幾十年,別的不說,在公共交通上讓座這種最簡單的善行,都得靠獎懲來強推。
如此道德水準,充分說明了什麼?
到底什麼才是影響市民素質的關鍵因素?
只要想想我為何說市民素質,不提「公民素質」,就不難明白了。
很多時候要了解自己的優點,最快的方法便是透過別人的觀察,
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用在看待自己文化、國家時也是如此。
而也就像本文所講的一樣,台灣最寶貴的文化資產之一,
不外乎就是這數十年來,努力經營與培養出的「社會素養」了!
雖然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仍會看到許多無禮、沒涵養的人,
被新聞爆出,讓人對「有涵養」這件事感到不認同,但也要同時思考,新聞就是報憂不報喜啊!
有涵養的人仍為多數人,而以此為傲的我們,也要保持這項優良社會文化,
並且若是可以,有時也請見義勇為的幫助其他人,讓台灣無形的文化財,能夠繼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