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足背拉一拉,

等於拉開4條經絡,

比經絡按摩還有功效。

為什麼?

    

  

中醫認為,經絡決定人體健康,

一旦經絡出現堵塞,人體就會出現諸多疾病。

  

經絡不通易造成人體衰老

經絡堵塞是造成機體運作下降的直接原因,也就是俗稱的“微循環”。

微循環處於身體的外端和遠端,

這些地方先形成瘀、堵,再慢慢向裡蔓延,一般每年會瘀堵1%。

人到了50歲的時候,微循環瘀堵大概會達到50%以上,

這時候人體將開始快速走向衰老。

   

有些人能活到100多歲,是因為他們的微循環系統能夠保持暢通。

但也有很多人“未老先衰”,

這是因為他們雖然年輕,但微循環瘀堵卻很嚴重了。

如何打通經絡,防止未老先衰呢?

老中醫教大家一個很簡單的方法——拉足背。

足背拉一拉,活到99!

   

拉抻腳背可以運動肝、膽、脾、胃4條經絡,起到疏洩肝膽、調養脾胃的作用。

腳背上不僅縱向由腳外側到腳內側順序

排列著膽、胃、肝、脾四條經絡均至足趾端,

而且有膽經的耳部支脈經腓骨前直下到外踝前進入足四趾外側端(足竅陰)。

足背部支脈從腳外側的(足臨泣)分出橫向穿越腳背至大趾端(大敦)與足厥陰肝經相接。

還有胃經三條經脈至足趾端,其中胃下口支脈下經腳背進入二足趾外側端(厲兌)。

脛部支脈從(足三裡)處分出,進入足中趾外側。

足跗部支脈進入足大趾內鍘端(隱白)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具體做法很簡單:

只要盡力繃緊腳面,像跳芭蕾一樣,把腳背繃直,十趾盡力下壓,

大腳趾尤其要特別用力,因為大腳趾上有脾、胃、肝、膽四經匯集。

拉足抻足運動時如果仔細體會,

能夠感覺到腳外側經絡痛感從腳趾牽扯到足三裡。

   

如果脾胃有不適或經絡鬱結,中趾和二趾會出現痙攣樣疼痛感。

腳內側脾經上的公孫穴及延伸向上一段會有脹痛感,

只要忍住酸脹痛感,持續用力下伸足背,下壓腳趾,比經絡按摩還有功效。

拉足背動作我們平時坐著、躺著都能做,

簡簡單單就能打通經絡,比按摩還有效。

這真是長壽的好方法,一定要推薦給好友們都試試!

  

護腳4秘方,多活30年

雙腳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

想要健康長壽,除了睡前拉足弓外,我們還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高抬貴腳——血液迴流——解疲勞

每天將雙腳蹺起2-3次,跟心臟持平或高於心臟,

此時腳、腿部血液循環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臟的速度加快,

得到充分循環,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

同時對腳部穴位、反射區也是一個良性刺激。

 

倒著走路——護腳跟——祛瘀止痛

  

很多人都會腳跟疼的現象,腳跟疼又叫“氣落底”,

中醫認為是肝腎虧虛導致的,不妨練習練習倒著走,是保養腳後跟很好的方法。

倒走時,因為是足跟著地,

所以能夠刺激足少陰腎經,有益氣補腎、祛瘀止痛之功效。

同時倒走可以使跟腱及腓腸肌達到鍛煉,

從而改善跟腱周圍炎引起的足跟痛。

 

鹽水泡腳——舒筋骨——改善僵硬

 

所謂“春天足浴可昇陽固脫、

夏天足浴能祛暑濕、

秋天足浴可肺潤腸濡、

冬天足浴使丹田溫煦”,

泡腳則是一年四季都要堅持做的事情,

這樣能促進血液循環,甚至可能起到改善心臟供血的作用。

 

如果奔波了一天,感到腳部特別疲憊和酸痛,可以給自己做個"足浴",

10-15分鐘就行,能舒緩腳部的不適感,

促進腳踝和小腿的血液循環,舒展筋骨,改善下肢的僵硬感。

  

按摩腳底——60多個穴位——祛病保健

  

人體腳步有60多個穴位,因此可常按摩雙腳。

可以用雙手搓腳,如將兩手掌搓熱之後用兩手掌輪流搓兩腳的腳心,直到搓紅發熱為止。

這對全身都是一個大保健,可以祛病保健。

另外,泡完腳之後,可以自己做個自助式腳底按摩,

再用雙手的大拇指交錯按捏足弓的部位。

來源來自網路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患者日常飲食應該怎麼吃?看這一篇就夠了

高血壓 

1、控制能量的攝入

適當多吃複合糖類,如澱粉、玉米等。

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等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2、限制脂肪的攝入

烹調時,選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魚,

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

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

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風,

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

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併發症有一定的作用。

                                  

3、適量攝入蛋白質

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g為宜。

每周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

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

如高血壓合併腎功能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4、控制鈉的攝入

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

如馬鈴薯、茄子、海帶、萵筍。

含鈣高的食品:牛奶、酸牛奶、蝦米。

少吃肉湯類,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

能夠促進體內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腎臟的負擔。

                                        

5、限制鹽的攝入量

鹽的攝入量每日應逐漸減至6g以下,

這量指的是食鹽量。

包括烹調用鹽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鈉摺合成食鹽的總量。

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滯留。

                                                 

6、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每天吃新鮮蔬菜不少於8兩,水果2至4兩。 

7、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

可以適當增加如海帶,紫菜,海產魚等海產品的攝入。

                                                  

痛風

痛風是由於普林代謝紊亂引起的一組疾病。

由於血中尿酸含量升高,臨床多表現為反覆發作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

由於血尿酸來自兩個方面:

一種為人體細胞分解代謝產生,

一種是含普林食物進入人體代謝後產生。

故控制飲食,限制普林的攝入量,

對於預防痛風發作,十分重要。

                                     

那麼,經常有患者諮詢痛風病人哪些食物可以吃,

哪些是絕對不能吃的?

痛風病人飲食控制目標:

平衡膳食,合理營養。

主食

主食應以細糧為主:

如食用上等大米、精白澱粉,

而少食粗糧,如玉米、小米、高粱、

蕎麥等粗糧的普林含量就明顯高於細糧。

菜肴

1、葷菜

在佐餐的菜肴之中,葷菜幾乎普林含量均高。

其中,普林含量相對低的葷菜有:淡水魚、瘦豬肉等,可以適量食用。

戒食:海鮮、各種動物內臟

少食:各種家畜及家禽肉,如雞、鴨、鵝、牛、羊、豬肉等。

2、蔬菜

可經常食用:蘿蔔、胡蘿蔔、番茄、蘆筍、花菜、茭白、絲瓜、

茄子、包菜、大白菜及木耳、香菇等菌類食物普林含量低的食材。

少食:黃豆、黑豆、菠菜、韭菜、青椒

及豆製品的普林含量還是比較高的食材。

註:為了增加營養,痛風患者可以適當補充雞蛋和牛奶,

它們的普林含量均較低,但最好喝鮮牛奶,不要喝酸奶,

酸奶中含乳酸較多不利於尿酸的排洩。

3、水果

在水果中,普林含量均不高,因此可以適當食用,

如蘋果、香蕉、草莓、西瓜、梨子、橘子、蜜桃等。

但如果合併糖尿病,就當控制含糖量高的水果了。

4、飲水

在飲水方面,痛風病人應多喝水,指白開水或茶水。

因為喝足夠的水,才能保證尿量,以促進尿酸經腎臟排出體外。

方法:一般痛風病人應在清晨空腹飲水一杯,

兩餐之間再各飲水一杯,睡前再飲水一杯。

不要在餐後立即飲水,以免影響胃對食物的吸收。

一般心腎功能好的痛風患者日飲水量可至2000ml~2500ml。

戒酒:痛風病人應忌酒,尤其是啤酒,含有大量的普林,

很容易導致血尿酸升高,誘發痛風。

白酒和紅酒也當慎喝,因為所含的酒精不但可使普林合成加快,

還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洩。故痛風病人最好戒酒。

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的膳食安排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吃飯」的基本知識病人必須掌握,

因為病人都是自家安排飲食起居,只在出現嚴重併發症時才住在醫院裡。

誤區一:不吃糧食能降糖?後果很嚴重!

有些病人以為吃糖食血糖就會升高,

不吃糧食就能控制糖尿病,這種認知是不正確的。

糧食是必需的,

糖尿病病人的飲食應該是有足夠熱量的均衡飲食,

根據病人的標準體重和勞動強度,制定其每日所需的總熱量。

總熱量中的50%—55%應來自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糧食來提供;

15%—20%的熱量應由蛋白質提供;

其餘25%—30%的熱量應由脂肪提供,脂肪包括烹調油。

如果不吃或很少吃糧食,其熱量供應靠蛋白質和脂肪,

長此以往,病人的動脈硬化、腦血栓、腦梗塞、

心肌梗死及下肢血管狹窄或閉塞的發生機會就會大大增加。

不吃糧食,還容易發生酮症。

誤區二:「無糖」的食物隨便吃?千萬不要!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無糖」的食物,

一般是指這些食品中沒有加進白糖,而是採用甜味劑製成的。

吃甜味劑與麥粉製作的各種食品時,

麥粉或米粉等這些糧食應該計算在規定的主食量中,

也是不能隨意吃的,多吃後血糖是會增高的。

誤區三:多吃點肉沒關係?錯了!

既然甜食不敢多吃,肉類等是否可以多吃呢?

肉類食品過多,也會使病人血脂升高,

增加冠心病的發生機會,肉類食品提供的熱量較高,病人容易發胖。

因此,肉類食品的攝取量應計算在蛋白質和脂肪的分配量中。

糖尿病病人宜少量多餐。

每天多吃幾頓飯,每頓少吃一點,

可以減少餐後高血糖,有助於血糖的平穩控制。

糖尿病病人的飲食宜低鹽、低脂,多吃新鮮蔬菜。

一定要掌握「食品交換份」

糖尿病病人的飲食是控制總熱量的均衡飲食。

根據食品所含熱量,專家制定了食品交換份,每份90千卡。

如上表,25克大米是1份,200克的蘋果也是1份。

假如某病人每日需熱量1800千卡,就是20份。

糧食佔10份,吃1份蘋果就少吃25克大米。

吃水果也應計算在總熱量內,並且不要和飯同時吃,

而是作為兩餐之間的加餐,這樣安排比較恰當。

食品交換份的辦法,病人一定要掌握。

來源來自網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