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年輕了!沒做檢查,結果出事了……杭州媽媽胃癌一年後去世
中國經濟網 2019-06-27 19:00:41
來源:杭州日報
這是個太讓人遺憾的病例
女子從確診癌症到去世,
僅一年零三個月,
去世時年僅37歲,
孩子還在讀小學……
女子做了兩年胃鏡沒事,第三年沒做
結果第四年查出了問題
“千萬不要覺得癌症離自己很遠,我當了二十多年的消化科醫生,年紀輕輕就患上胃腸、結直腸癌的,碰到太多,太多了。”康大夫國際醫院執行院長陳毅鵬博士說,最讓他惋惜的是一位年輕媽媽。
“她第一次找到我是因為她的叔叔、伯伯都得了胃癌。”陳院說,在胃癌的高危人群中,胃癌家族史是被著重提的一條,為此,建議她每年堅持做胃鏡。
第一年,做了,沒有問題。
第二年,做了,沒有問題。
第三年,沒做!
第四年,體檢發現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如果是兒童出現腸系膜淋巴結腫大,一般沒問題,可以不去管,但對成年人來說,那不得了,大都與癌症有關。”陳院說,後來,胃鏡檢查證實了他的判斷,她患上了胃癌,Borrmann(鮑曼)III型,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進展期胃癌。
確診後,她看了國內外最好的專家,用了當時全球最好的化療藥。遺憾的是,一年零三個月後還是去世了,那年她37歲,兒子還在讀小學。
“如果她第三年繼續做胃鏡,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陳院說,他曾問過她為什麼第三年沒做胃鏡,她的理由和大部分人一樣——做胃鏡太難受了,連續兩年的正常結果讓她有了僥幸的心理,放鬆了警惕。
30歲以後,都應該做個胃腸鏡
消化道腫瘤患者比例極高
“千萬不要抗拒胃腸鏡檢查,30歲以後無論有沒有症狀,有沒有家族史都應該做一個胃腸鏡。”康大夫國際醫院執行院長陳毅鵬博士說。
陳院之所以強烈推薦做胃腸鏡是因為,我國是個消化道腫瘤高發的國家,而定期做胃腸鏡是降低消化道腫瘤發病率、死亡率的有效途徑。
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進入30歲後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直線上升,80歲時達到高峰。
國家癌症中心最新數據,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三大消化道腫瘤合計發病率佔我國全部惡性腫瘤的26.4%,遠高於肺癌。作為東部地區的浙江,結直腸癌、胃癌、食管癌合計發病率也佔到了東部地區全部惡性腫瘤的25.63%。這意味著,每4個惡性腫瘤患者中,至少有1個消化道腫瘤患者。
在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排行榜上,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三者合計死亡率更是高達28.49%,即,每10例癌症死亡患者中,消化道腫瘤患者就佔了2.8例。
“普通人群應在30歲後做個胃腸鏡,若結果正常可延長胃腸鏡的檢查時間。若結果異常,或屬於高危人群,建議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每年做一次。”陳院說,胃腸鏡檢查的意義在於,不僅能夠發現癌前病變,將癌症扼殺在“萌芽”狀態,還能進行內鏡下早癌切除術。
此外,他還介紹了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
年輕胃癌患者為何越來越多
從臨床的情況看,年輕人患胃癌有以下5個原因:
1. 不夠重視健康管理、不良生活習慣。
這看似最不起眼的一點,卻尤其要命。年輕人常常認為自己身體好,有本錢,肆意揮霍自己的健康,這是極其不理智的做法。
年輕更應該注重健康管理,為中老年的體質打好基礎,才不至於老來病痛纏身,力不從心,枉費了餘下的半輩子。
傷胃的不良習慣有:
★大量吸煙、酗酒;
★ 飲食嗜好熏烤、油炸食品、洋快餐食品;高鹽、高糖、高脂飲食;偏食、挑食,只吃肉類,不吃或少吃新鮮蔬菜水果;
★ 作息無規律,長期熬夜、日夜顛倒;
★ 情緒調節不當,長期精神緊張等。
2. 幽門螺桿菌感染。
許多研究指出,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發生、發展都密切相關。幼年時期感染幽門螺桿菌,可能與青年時期胃癌的發生相關。
3.遺傳因素
胃癌患者中,有家族史明顯比無家族史人群多。這裡的“家族史”主要指家族中有人患過或正患上與胃癌相關的疾病。需注意的是,與患者疾病的發生最密切的往往是與患者關系最密切的親人。
醫生提醒
除了定期做胃腸鏡
日常生活飲食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
食管癌和胃癌的預防建議
1.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尤其是避免醃漬食物和黴變食物攝入,減少亞硝酸鹽的攝入。
2.定期體檢,發現癌前病變並及時處理。
3.戒煙戒酒,不暴飲暴食和進食過燙的食物。
4.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5.積極防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癌一級致癌因子)。
結直腸癌的預防建議
1.運動可有效減少腫瘤發生,堅持體育鍛煉,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
3.適當膳食補充劑,如ω-3,鈣劑。
4.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可能對預防腸癌有效,老年人可嘗試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既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又預防腸癌發生。
5.戒煙戒酒,避免煙酒對消化道的長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定期檢查絕不能忽視
尤其有相關家族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