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1693年夏天,康熙帝39歲,烈日炎炎,康熙帝卻身患重病,蓋了棉被還渾身發冷,御醫們束手無策。最後,名為 白晉、 張誠的兩位法國傳教士入宮獻藥,太醫們雖然對洋人的藥有排斥,但事態緊急,不敢怠慢,趕緊找人試藥後,給康熙服下,康熙竟然神奇的康復了。後來人們才知道,康熙所患之症,名曰「瘧疾」,而兩位法國傳教士所獻之藥,名叫奎寧,又名金雞納霜。

至此之後,康熙對西洋藥物十分感興趣。13年後,義大利羅馬教廷派傳教士 多羅來到北京,康熙命一名叫 赫世亨(時任武英殿總建造)的官員去和多羅接觸,並且找多羅要兩樣東西,分別是 利亞噶和 巧克力。利亞噶是音譯,到底是什麼東西,現在已經無從查起。但巧克力的故事,卻值得一提。

赫世亨雖然是個內務府的監造,但辦事心細,深得康熙信任。康熙讓他私下和多羅接觸,並且索要上述兩樣東西。多羅身為義大利人,遠隔重洋來到中國傳教,也希望有一個「朝廷」方面的朋友,所以二人很快相熟。農曆五月,赫世亨開口找多羅要巧克力。多羅非常大方,把自己船上僅有的150塊巧克力全部送給了赫世亨。

赫世亨向來心細,他拿到巧克力後,向多羅詢問巧克力的「配方」。多羅說:巧克力出自美洲和呂宋(菲律賓),共用八種原料配置。其中,肉桂、秦艽、沙糖三種原料在中國也有,但另外5中原料,中國不產。而且,都是用音譯的方式說出來,後面五種原料很難知道到底是何物。然後,赫世亨又詳細詢問了巧克力怎麼吃?

在當時,巧克力非常苦,並不是吃的,而是一種飲品。多羅告訴他:用罐子將糖水煮開,然後加入巧克力,煮化後攪勻即可。赫世亨擔心多羅心存歹心,他不僅自己親自試吃,還找了另外一個叫 徐日升的葡萄牙傳教士進行求證,結果和多羅說的一樣,赫世亨才放心。

赫世亨為此,還專門讓內務府打造一個銀罐子(上圖),連同巧克力,一起送給康熙,並且洋洋灑灑寫了900多字關於巧克力的「說明書」。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巧克力易融化,赫世亨在奏摺中說道:「奴才已將50塊巧克力裝入柳條盒獻於皇上,餘下100塊奴才先替皇上保管,陸續再等進獻。」從種種細節上可以看出,赫世亨確實心細如發,是康熙的好「奴才」。

萬萬想不到的是,康熙看了赫世亨這900多字的「說明書」,氣不打一處來,質問赫世亨: 「卿奏摺中說巧克力味甘苦而性溫,但未言益於何種身體?治何種病?欠妥。責三日內再回朕!」

赫世亨本來以為康熙會誇自己辦事得力,沒想到被康熙說「欠妥」,而且讓他3日內必須問清楚巧克力到底是治什麼病的。赫世亨領著康熙的「聖旨」就去找多羅,沒想到多羅卻去外地傳教了。赫世亨急忙備馬去找人,找了一天一夜,等找到多羅已經是第二天。多羅說:「巧克力是一種飲品,不是藥!」赫世亨不敢怠慢,立即找其他傳教士求證,結果都是一樣的。最後赫世亨把傳教士和太醫叫到一起,研究的出一個結論,彙報給康熙:

巧克力非藥物,如美洲之茶葉,可一日一飲或多飲。凡老人,胃腸弱者,體內寒氣者,腹瀉者,均可飲用。有內熱、癆病、瘡症、瀉血者,不宜飲此。

赫世亨為了得到這個答案,從找人到驗證,再到總結,熬了3天3夜沒敢睡覺,立即彙報給康熙。沒想到康熙看完奏摺後,只回了三個字: 知道了!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原來,康熙按照赫世亨提供的方法,喝了一次巧克力,非常不適應巧克力的味道。康熙認為:我大清朝什麼茶葉沒有,為何要喝這麼難喝的「美洲茶」,所以,從此將巧克力放在一邊,再也不提。

有學者認為,康熙時期,康熙本人對西方的科學,包括醫藥、數學、天文等領域非常感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為他個人的喜好,康熙本人並不打算將這些科學推廣到民間,這就是清朝落後的本質。從康熙,到清朝末年,正是清朝閉關鎖國,放棄的「巧克力」太多,才會落後於世界之林。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