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古代戰爭電視劇或電影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古人在打仗時,每每都是要先架雲梯、堆人牆,攻打城池,而且攻守雙方往往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只有城池被攻破了,進攻的軍隊才會繼續往前長驅直入,否則就只能膠著在城池之下,寸進不得。這時,我相信大家就會有這樣的疑問:古人打戰是一根筋嗎?為什麼一定要攻下這個城池嗎?繞過城池不是不需要作更多的犧牲嗎?你要知道,古人歷經數千年的戰爭洗禮,當然知道強攻城池對自己的損失是很大的,但是,沒有攻下城池是不能簡單繞過它的,否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會改變一場戰爭的結局,而且原因十分的簡單,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古代戰爭中的攻城之戰

首先,一般古代城池都是處於交通要道之上的,比如說南宋時期抵禦蒙古36年之久的釣魚城就是這樣。1259年發生在潼川府路合州釣魚城長達36年的“釣魚城保衛戰”,不僅是南宋王朝與蒙古鐵蹄之間的生死對決,更是改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一場具有重大意義之戰,創下了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釣魚城因此被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釣魚城坐落在重慶市合川城東5公裡的釣魚山上,控制著水路和陸路通達四川各地的要道,所以蒙古鐵蹄要想佔領四川更多的地方,就必須要佔領這座釣魚城。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蒙古攻打釣魚城36年都沒有放棄,也使得釣魚城成為創造中外戰爭奇跡的軍事要塞、改變世界中古歷史的英雄之城。

釣魚城之戰

像釣魚城這樣重要的軍事要塞類的城池,在中國古代並不多,畢竟這裡地勢險要,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只有適合數以萬計甚至數以百萬計人類聚居的地方才容易形成大城池,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大多是一馬平川的平原。那麼,為什麼侵略者面對這些城池也要非攻打下它,不從旁邊繞過呢?

古代軍隊行軍

其次,我們就要從古代的行軍規則和方式來分析了,由於古代人類的生活環境、科技水平、馬匹數量有限等原因的限制,中國古代軍隊絕大部分都是由步兵所組成的,騎兵數量並不多,在古代騎兵大多屬於特種兵,是軍隊中的精銳部隊,而且大多用於快速反應和廣闊地帶大規模展開作戰。另外,騎兵在攻城方面也是沒有任何優勢的。在明朝紅衣大炮發明以前,攻城都是以步兵都是作為主力部隊,靠架雲梯、堆人海的形式強攻城池。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也就導致了古代軍隊行軍速度十分的緩慢,在古代動輒幾十萬軍隊的戰爭規模下,這種緩慢的行軍速度會導致軍隊行軍長度綿延長達數十裡,如果繞城池而過的話,這就相當於給自己的後方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會被城池中的守軍偷襲後方軍隊、甚至劫持己方的糧道,使得進攻軍隊首尾不能相顧,也很有可能落入斷糧的可怕境地,那樣的話軍隊將會不攻自潰。所以在古代戰爭時基本上都會將對方的城池一個個的拔除,不會主動繞行。另外一個原因是,一旦拔除了一座城池,派上自己的將領和軍隊進行守城,不但可以阻擋敵軍的救援部隊,這座城池也將成為自己的一座戰爭前沿的一個糧食、兵源的重要補給庫。

匈奴騎兵

那麼在古代有沒有直接繞過城池進行進攻的例子呢?答案當然是有的。比如說匈奴、突厥、蒙古、女真等歷代北方少數民族南下劫掠時,如果能利用計謀,裡應外合直接騙開城門開城屠殺搶劫那當然是他們最想要的結果,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那麼他們就會選擇直接繞過城池、長驅直入,沿路燒殺搶掠。為什麼北方游牧民族能直接繞過城池,而不用攻城呢?這是因為他們出來打劫基本全都是一人一騎的騎兵,甚至有的游牧騎兵為了能快速機動前進,一人帶兩匹馬前進的情況也是有的。這樣一來騎兵的機動能力強,而且一切後勤都是就地補給,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搶劫財物,所以貴在神速,搶完就走,讓中原國家的步兵連追都追不上他們。當然這裡講的繞過城池的情況是屬於目的單純的搶劫行為,如果到了游牧國家想要爭奪地盤入主中原的時候那也是要一座一座池城連根拔起的。

這或許就是古代城池在古代戰爭中重要性所在和不可繞過的原因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