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在幼稚園環境生活的孩子,其實每天都會在社會環境中積累很多的情緒和壓力——喜歡的玩具被小朋友搶走了、覺得老師偏心對自己不公平、吃飯速度全班最慢被譏笑、好朋友突然「反目」和其他小朋友好了、跑步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畫畫時水彩筆沒有墨水了。
和成人一樣,一切無法順從我們心意發生的事件都會給寶寶帶來或多或少的挫折和壓力。
有很多家長反映:
孩子剛開始上幼稚園時特別難送,每天早上在幼稚園大門口眼淚汪汪地就是不願意進門。現在逐漸適應了,送去時不怎麼哭鬧了,可回到家卻經常哭鬧發脾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女兒在幼稚園表現很好,和小夥伴們也玩得也很開心,可是回到家裡就無端發脾氣,無理取鬧。該怎麼處理孩子上幼稚園回家後的不良情緒呢?
廣告
娃在幼稚園裡自己吃飯、穿衣、按時睡覺,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可一回家就完全變了個樣兒,任性耍賴,胡攪蠻纏。真是奇了怪了!
育兒專家答疑
孩子每天的生活環境分為現實行為和內在感受兩部分。我一直都覺得,「無理取鬧」是一個在理論上無法成立的詞彙。萬事皆有因,只是有一些原因我們暫時不知道而已,這導致了我們無法理解孩子為什麼會產生激烈的情緒,並對此手足無措。
你說孩子在幼稚園表現很乖很好,但我認為這個結論不一定完全可靠——父母沒有親自做過8小時細緻的現場觀察,單憑聽取老師的回饋,甚至只是憑空猜想,不足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況且,老師的回饋也只是對孩子的現實行為的觀察,未必和孩子的內在感受一致。所以 父母除了要關注孩子的現實行為外,還要能夠捕捉和解讀孩子的內在感受。
廣告
如果孩子從幼稚園回到家裡脾氣很大,恰恰說明孩子這一天一定是積累了自己消化不了的情緒的,而對你發脾氣,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則說明你離孩子的內心距離很近,你們的親子互動還不錯,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安全、可靠,才可以在你面前敞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這時的父母需要提供強大的抱持(Holding)能力,像一個容器一樣容納孩子的激烈情緒,給予充分的陪伴和理解,幫孩子識別自己此刻的悲傷、憤怒、委屈,處理讓孩子難以承受的情緒,同時示範恰當的情緒管理並從中揣摩孩子幼稚園生活的真實情況。
甚至可以說,孩子回家後的種種表現,恰恰能幫父母發現他們這一天真實的生活是如何度過的,同時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的最佳機會。而如果孩子在幼稚園經歷過任何傷害,那麼回家後的發洩,正是孩子發出的「求助」信號。
廣告
那麼從幼稚園接回家後,要想緩解寶貝這一天的分離焦慮, 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真實經歷,父母該跟孩子聊些什麼呢?
每個孩子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脾氣性格都不一樣,要想瞭解孩子最真實的情況,你需要注意以下四方面:
01通過角色扮演復現幼稚園生活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完善,家長無法從言語上詳細瞭解幼稚園的情況,可以藉助角色扮演的方式更直觀地掌握孩子在幼稚園的生活——你來扮演孩子,讓孩子扮演老師,然後問問看,「今天你犯過錯誤嗎?老師又是怎麼說呢?」、「今天有什麼讓你特別不開心的事嗎?」……通過創造表達的情境來幫助孩子再現幼稚園的經歷,讓孩子把老師對ta做的事表演一遍,特別是把ta不喜歡的表演出來。
演完以後如果你發現只是開頭講的哪些「小挫折」讓孩子不開心,回家向大人「撒氣」,那麼孩子只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家長就此引導就可以了。
廣告
02不做誘導性的假設
「老師有沒有罵你啊?」、「有沒有打你啊?」、「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啊?」……這種誘導式提問是一定要避免的——幼兒尚不具備完整的認知和判斷力,假設性的提問會讓他們搞不清楚你的意圖,隨便敷衍給出不實的答案。不妨就具體的事情和孩子開展對話:「今天都有哪幾個老師給你們上過課?你有沒有不喜歡哪個老師?為什麼呢?」……根據孩子的回饋,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或是和老師溝通。同時還要注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達對老師或者幼稚園的負面情緒,誘導孩子也產生畏懼和抵觸情緒。
03聊聊別的小朋友
不排除寶寶受到了欺負但被威脅不能告訴家長,導致父母問起時不敢講。這時候我們不妨通過問其他小朋友的情況,來推斷自家孩子在幼稚園的經歷,比如可以問寶寶:「有的小朋友在不聽話時,老師會怎麼懲罰ta嗎?是怎麼懲罰的?」……生活中我們也要記得囑咐孩子:「發生任何事都可以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永遠都會保護你!」
廣告
04與其他家長保持溝通
如果你的孩子很內向,實在問不出什麼來,那麼除了和自家孩子溝通,你還需要和其他家長保持聯絡,側面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真實情況,有效化解孩子的不開心。
小編說:
如果孩子在家沖你發火,說明ta把你當成了心中的安全港,那麼請務必把握機會,不要錯過和孩子連接的好機會!
每天保持和孩子的有效溝通,能幫助我們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真實生活情況,保持家校教育的一慣性,也為孩子營造更充分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