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的教育一直名列世界前茅,培養出了不少優秀人才,國民整體素質偏高。那麼,究竟為何他們在教育方面會如此出色呢?也許與早期的學期教育離不開關係,日本的幼稚園對孩子有多項強制要求,也許我們大多數媽媽都不能接受。

在身體快速發育的幼兒時期,孩子們都應該在幼稚教育的幫助下,實現更好的身體鍛煉、性格培養以及生活習慣的養成等。

日本的幼稚教育一直屬於世界前列,在他們的幼稚教育中,對於孩子生活技能的培養,有哪些細節值得我們學習?

簡樸的環境教育

日本幼稚園不論公立私立,課室都極為簡樸。除了一架鋼琴、一台電視機和一台手提式的收錄機,顯得稍微「高級」一點,硬體均比起國內要求的「五機一幕」相差較遠。

至於幼兒玩具,則是一些硬紙皮、大小各異的包裝箱、報紙、尼龍繩、木或竹製筷子、還有大量圖書,任由孩子堆砌、塗鴉、剪貼、玩弄,只見幼兒樂在其中。

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以人為本、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發揮自己的潛能,不能變為「成品」的奴隸。通過環境進行教育,從而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

條理性:所有包,自己整理

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稚園就要媽媽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

書包、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而且對於包的大小也有規定,有的幼稚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地縫製出來。

孩子們要把自己的個人用品分門別類地整理好並放在統一的地方,從小鍛煉做事的條理性。日本人還對垃圾分類極為嚴苛,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也與從小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關的。

小孩拿包,大人空手

日本家長在接送孩子下幼稚園的時候,手裡一律空著,各種包都是由小孩子拿。

日本的幼稚園老師和家長,一致認為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而鍛煉孩子的責任感和吃苦能力。

脫穿衣服,鍛煉獨立生活能力

幼稚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全年登園時最外邊穿幼稚園的套頭衫,穿短褲,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

到了幼稚園,把套頭衫脫下來,換玩耍時的罩衣,鞋子換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再換自己的鞋子。

每天早上,都要重複一套換衣程式,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從不伸手幫忙。

日本幼稚園就是通過這個每天的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

教孩子學會「笑」和「感謝」

日本幼稚園的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

學習的重點居然是: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和說謝謝!

雖然沒有多少知識性教育,但通過綜合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在音樂、美術、閱讀等方面有更大的進步,這的確很令人意外。

重視「食育」

日本更重視「食育」,提倡細嚼慢嚥。

第1頁第2頁

                      

   

   

眾所周知,日本的教育一直名列世界前茅,培養出了不少優秀人才,國民整體素質偏高。那麼,究竟為何他們在教育方面會如此出色呢?也許與早期的學期教育離不開關係,日本的幼稚園對孩子有多項強制要求,也許我們大多數媽媽都不能接受。

在身體快速發育的幼兒時期,孩子們都應該在幼稚教育的幫助下,實現更好的身體鍛煉、性格培養以及生活習慣的養成等。

日本的幼稚教育一直屬於世界前列,在他們的幼稚教育中,對於孩子生活技能的培養,有哪些細節值得我們學習?

簡樸的環境教育

日本幼稚園不論公立私立,課室都極為簡樸。除了一架鋼琴、一台電視機和一台手提式的收錄機,顯得稍微「高級」一點,硬體均比起國內要求的「五機一幕」相差較遠。

至於幼兒玩具,則是一些硬紙皮、大小各異的包裝箱、報紙、尼龍繩、木或竹製筷子、還有大量圖書,任由孩子堆砌、塗鴉、剪貼、玩弄,只見幼兒樂在其中。

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以人為本、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發揮自己的潛能,不能變為「成品」的奴隸。通過環境進行教育,從而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

條理性:所有包,自己整理

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稚園就要媽媽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

書包、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而且對於包的大小也有規定,有的幼稚園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媽媽一針一線地縫製出來。

孩子們要把自己的個人用品分門別類地整理好並放在統一的地方,從小鍛煉做事的條理性。日本人還對垃圾分類極為嚴苛,精細分類處理而不覺其煩也與從小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關的。

小孩拿包,大人空手

日本家長在接送孩子下幼稚園的時候,手裡一律空著,各種包都是由小孩子拿。

日本的幼稚園老師和家長,一致認為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而鍛煉孩子的責任感和吃苦能力。

脫穿衣服,鍛煉獨立生活能力

幼稚園是統一服裝,春秋換裝,全年登園時最外邊穿幼稚園的套頭衫,穿短褲,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

到了幼稚園,把套頭衫脫下來,換玩耍時的罩衣,鞋子換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場玩的時候,再換自己的鞋子。

每天早上,都要重複一套換衣程式,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從不伸手幫忙。

日本幼稚園就是通過這個每天的穿衣換衣,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

教孩子學會「笑」和「感謝」

日本幼稚園的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

學習的重點居然是: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和說謝謝!

雖然沒有多少知識性教育,但通過綜合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在音樂、美術、閱讀等方面有更大的進步,這的確很令人意外。

重視「食育」

日本更重視「食育」,提倡細嚼慢嚥。

在「食育」中,「豐富的心靈」是重要的一環,它包括「快樂的進食過程」、「感謝的心」和「參與意識」,不僅教孩子正確地吃,還要從吃中體會出感恩、環保和節儉的內涵來。

吃飯之前都會說一句「我開動了」,吃完飯之後,會說「謝謝款待」。這樣的習慣,有助於培養孩子感恩的心態。

瞭解生命的由來

孩子生日前,老師預先與他的父母聯繫,詢問名字的由來,還借來孩子自出生以來的照片在班上展覽,並請孩子的母親寫信談談孩子出生時的情況,並在班裡讀給孩子們聽。

這一系列生日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瞭解生命的由來,懂得誕生與成長的艱辛,喜悅和感恩。

在幼兒期,通過為孩子們過生日、教他們培育動植物等活動,都可以讓他們在樸素的驚奇和感動中瞭解生命,尊重生命。

從幼兒開始的禮儀教育

孩子在幼稚園畢業時也會經歷一次像大學畢業一樣莊重的儀式,園長、老師、家長以及孩子們都會穿戴正式且一絲不苟地完成整個儀式,而且各種儀式會隨著孩子的成長一直相伴到終生。

大便習慣,從幼兒抓起

日本幼稚園裡有「大便教室」,老師扮成「大便先生」到各個學校登門授課,告訴孩子們大便與人體健康的關係,還帶著孩子們用粘土做各種形狀的「大便」,告訴他們:哪種大便健康,哪種不太健康,應該在飲食上注意什麼,等等。

在1歲半就開始進行使用便器的訓練,孩子一入託就通過保育員人盯人的訓練,學習正確使用廁所和清潔身體的方法。

遵守交通規則,講究秩序

遵守交通規則,日本小孩從小就被灌輸這種理念,上面那個視頻中的日本小女孩的行為在日本已然是稀疏平常。

日本學生放學時,並無老師帶隊,都是自行列隊有秩序地走在人行道上,一路紅燈停、綠燈行,走到自家附近或者需要等車回家的汽車站時自動離隊。

當行人過馬路時,所有車輛也會自覺停住,嚴格遵守秩序和規則。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民族復興,立於幼學!

日本的幼稚教育更多的是幫助孩子體驗生活。讓孩子學會生活,並熱愛生活,那麼教育便有了意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