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會聽到學生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太叛逆,說上兩句就開始嫌你煩,一口一個“別煩我”,周末在家就知道粘著電腦、手機,每次想跟他說說話,他都一副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樣子,多說兩句就大發脾氣,還時常關著自己的房門,並死死地反鎖。

面對此情此景,作為家長的你,是感到失落?難過?無奈?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大發雷霆?

也許你會質疑,小學時的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怎麼突然不見了,感到與孩子的心越來越遠,也越來越陌生。其實我想說,不是孩子變了,而是家長沒有跟上孩子心理成長的步伐。

叛逆是成長的表現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

其實在人的一生中,通常會有兩次“正常”的叛逆期。

第一次叛逆期是在1歲半-2歲前後,他們顯得越來越不聽話,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脾氣也很大。家長可能是抱怨連連,然而我想說這是好事,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在健康發展。

第二次叛逆期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此時孩子們會顯得如同刺蝟,難相處,難溝通,聽不進父母的話。但,這也是好事,這是人格的一個重要整合期,是他們通過種種方式尋找自我、建構自我同一性的關鍵期。

美籍華人作家劉墉的兒子劉軒在高中時期非常叛逆,曾一度與劉墉發生了許多沖突,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段叛逆的時期就是在“找自己”,最終他成為了哈佛大學心理學的博士,茱麗葉音樂學院的高材生,現如今有著散文專欄作家、主持人,音樂、時尚、娛樂達人等多種身份,還獲得了《我是演說家》冠軍。

如果人生的這兩次叛逆期中孩子都很乖巧,未曾有機會叛逆過,那麼很可能人到中年,他們還會有第三次叛逆期,比如工作不穩定、跳槽、辭職、鬧離婚、迴避現實生活,做各種出格、折騰的事等等。

因此,過分的乖巧懂事其實並不見得是對人格發展有利的,早一點叛逆其實是成長的表現。

叛逆的孩子是敏感脆弱的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正處於生理和心理雙重發育階段。

一方面,第二性徵的出現、身體的急劇變化給他們帶來了強大的心理沖擊,面對身體的變化他們常常不知所措但是又誤以為這樣就代表自己已經是大人了。他們希望自己能夠被家庭、學校以成人的方式尊重,希望自己能夠與眾不同,凸顯出自己的價值,同時又渴望外界的認可和信任。

而另一方面,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育仍然比較緩慢,還不具備一個真正的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往往會遭受別人的質疑,看到現實的落差。兩者之間的心理落差,讓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處於極其復雜的矛盾中。

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敏感、脆弱的,他們的情緒波動也很大。心有千千結,卻無從訴說,有萬般思緒,卻無法化解。他們看似有強烈的獨立意識,渴望能在精神生活方面擺脫父母的羈絆,享有獨立。

然而事實上,此時孩子的內心十分脆弱,在面對復雜的矛盾和困惑時,他們依然希望得到父母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護。需要藉助父母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建立自尊自信,強大內心。

與叛逆期的孩子一同成長

孩子的叛逆期也是家長的成長季,家長們最佳的處理的方式,就是與他們一同成長。

變“質疑”為“反思”

家長常常會質疑,為什麼叫他向東,他偏向西?為什麼越叫他少玩游戲,他越是抱著手機不放?氣急敗壞之下家長也會生氣吼孩子,甚至動手打,結果就是孩子更加和父母對著干。於是陷入了關系的僵局。

家長這麼做也許是為了維護家長的權威,覺得孩子理應聽大人的。然而中學生也想維護自己的自主權和自尊心,既然不能逃跑,就只能選擇反抗,於是就陷入了“權力之爭”。

“權力之爭”必定是雙輸的,如果想要恢復良好的親子關系,與孩子有效溝通,父母不防首先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言行:對待孩子否太過嚴厲?是否太過強調大人的權威,不夠民主?是否太過嘮叨?是否太過注重面子,不由分說地責怪孩子?是否太過關心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

變“教育”為“傾聽”

一直以來,父母都會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孩子,讓孩子少走彎路。

然而,對於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用心聆聽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真正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和做出一些行為的原因。

不要三句不離“學習”,也不要動不動就指責或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時不時地詢問孩子最近的心情、興趣、喜好、學校發生的趣事等,多關注孩子的內心想法。

變“責備”為“鼓勵”

當發現孩子的成績下降或在學校違紀時,不要一味責備,先採用傾聽的方式了解孩子是學習上遇到了瓶頸?是否和同學相處地不愉快?

當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先問清楚原因,不要“破罐子破摔”,一味地打罵,而要鼓勵孩子,善於找到他們的閃光點,相信他們是可以努力克服這些困難的。讓他們真正感覺到父母在用心地關心幫助他,永遠站在身後給他鼓勵。要用積極的教育方式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變“做主”為“幫助”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要學會給予其一定的信任感,家庭的大事或者關乎其個人的事最好能夠跟孩子商量,聽聽他們的看法。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也可以適當示弱,讓孩子幫助家長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並且適當肯定他,讓他體驗到價值感。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一起幫孩子想辦法解決,千萬不要不由分說就替他們做主,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很強的不信任感和不被尊重的感覺。

家長的改變通常對於中學生的叛逆行為的改善會有巨大的幫助,如果在其中遇到了問題、阻礙,或者孩子的叛逆表現較為嚴重,建議家長們要及時向學校心理輔導中心或心理咨詢機構求助,通過專業的途徑有效解決心理困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