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就拿“起步”的衝奶粉來說吧,其中的“學問”就大著吶,水溫、濃度、水質樣樣有要求,調查顯示,70%以上的家長給孩子衝奶粉存在錯誤的“姿勢”,讓寶寶的營養攝入和身體發育大打折扣,實在“坑娃”不淺。
睿睿是早產兒,媽媽的奶水又不夠,所以一直特別瘦小,奶奶看著很心疼,所以沖奶粉的時候奶奶都會多加兩勺,覺得濃濃的孫子才能喝飽、有營養,但是孩子不僅沒胖起來,反而比以前還瘦,而且肚子鼓鼓的。
一開始睿睿媽媽也沒太當回事兒,直到有一天,孩子一直哭鬧,發起了高燒,小手不停的抓撓肚子,去醫院一檢查,才知道孩子長期喝高濃度的奶粉,不僅積食已久了,腸道的滲透壓失衡,已經壞死,要戒掉一段才行!睿睿媽媽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一直覺得孩子奶粉吃的快。
4種方法衝奶粉,是“坑娃”沒商量,越吃脾胃越差,中的家長快改
1、“濃度”不恰當
很多寶媽擔心孩子吃不飽,奶粉“寧多勿少”,衝的比較濃,但是寶寶的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奶粉過濃會給消化系統帶來很大負擔,引起積食、便秘、消化不良等問題,甚至導致滲透壓失衡,小腸壞死。而有的寶媽怕孩子吃奶粉上火,加的水比較多,導致奶粉攝入不夠,寶寶很容易營養不良,影響身體發育。
正確做法:一般來說,奶粉的包裝上都有嚴格的奶粉沖調比例,家長要根據寶寶自身的年齡、消化功能,按照說明添加,而不是“自由發揮”。
2、“溫度”不適合
很多寶媽都是憑感覺來控制衝奶粉的水溫的,一般來說只要不燙到寶寶,水溫盡量熱一點,但其實,奶粉中的營養成分很多都穩定性差,溫度過高會導致營養損失,而且破壞奶粉中的免疫活性物質,導致乳清蛋白凝結成塊,而降低營養密度;溫度過低會刺激腸胃,不易消化。
正確做法:寶媽不妨準備一個溫度計,大部分奶粉沖調溫度都在40-50度,根據奶粉包裝上的要求,用合適的水溫給寶寶衝奶粉。
3、“手法”不正確
為了讓奶粉和水充分混合,大部分家長會用勺子攪拌或者上下晃動奶瓶,這是非常錯誤的手法,因為晃動和攪拌的過程中奶粉會有大量氣泡產生,寶寶喝了很容易腹脹,甚至漾奶。
正確做法:按照比例用合適的水溫沖泡奶粉後,套上奶嘴,蓋好奶瓶的蓋子,用兩隻手掌夾住奶瓶來回的搓動,或者我住奶瓶,水平方向的旋轉。
4、“轉奶”不適應
所謂“轉奶”,就是給寶寶換不同品牌的奶粉喝,這無疑是在挑戰寶寶最弱的腸胃。很多寶媽不講究,喝完一種直接給寶寶換另一種奶粉喝,招致寶寶胃腸不適、消化不良。
正確做法:轉奶是一定要注意將新老奶粉混合在一起吃,可以在原先的奶粉中摻雜1/3的新奶粉,吃兩三天後觀察寶寶的適應性,如果睡眠、食慾、排便、精神狀態沒有異常,就增加新奶粉的比例,知道可以完全取帶原來的奶粉。
隔三差五喝一末,增強脾胃功能:
寶寶的髒腑功能發育不成熟,代謝、循環、消化、排洩系統的功能都尚未完善,在吃轉奶,加輔食,再到吃“大人飯”等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食慾下降、消化不良、腹瀉、便秘等問題,影響身體發育,可以經常給寶寶喝點肽菇末,作為一種特殊的營養膳食,肽菇末可以幫助寶寶更好的適應奶粉、食物,增強脾胃功能,改善營養的吸收,從而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