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喝了沒效果,是醫生的鍋嗎?4件事先學會自我反省
中藥在很多人心中都是沒有“副作用、副作用很小”的代表,因此在中藥的使用上反而放鬆了警惕,不論是出現了疑難雜症還是一些小傷小痛,都想要通過開幾副中藥來緩解治療,總覺得即使對治病沒有大的療效,但至少可以有益於調養身體,也不會傷身。
事實上,中藥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副作用的,服用不當不僅難以達到療效甚至還會毒害身體。
《神農本草經》將不同中藥間的配方效果大致分成了7種,包括“單行”、“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等等。而其中,“相惡”、“相反”這兩類搭配效果指的就是:服用不同種類中藥時可能會相互削減藥效,甚至會對身體產生毒副作用。如有溫肺功效的黃岑和有清肺熱功效的生薑混合服用,反而導致藥效相互抵制,削弱治療效果;而延胡索與馬錢子混合使用會增強馬錢子的毒性,甚至可能威脅到生命。因此,不論是西藥還是中藥,應慎重自行混合服用,以免導致危害健康。
這些藥物不宜混搭,小心有副作用:
1、舒肝丸與胃復安
中成藥舒肝丸的配方中含有芍藥,具有鎮痛、解痙作用,而西藥胃復安則會加重胃部收縮,導致胃部不適加重。
2、川貝枇杷、益心丹與咖啡因、阿托品
中成藥川貝枇杷、益心丹中均含有生物鹼,與咖啡因等混和服用易增強藥物毒性,引發藥物性中毒。
3、丹參片與胃舒平
丹參片中所含的丹參酚、丹參酮會與胃舒平中所含的氫氧化鋁物質反應形成鋁結合物,而不易被腸道消化吸收從而降低療效。
4、蛇膽川貝液與嗎啡、杜冷丁、可待因
蛇膽川貝液中所含的苦杏仁苷與後者幾類西藥均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兩者結合服用會增強毒害性,容易引發呼吸衰竭。
5、壯骨酒、國公酒與阿司匹林
這兩類混合服用,會導致酒精中的乙醇加重刺激消化道,增強反胃嘔吐等消化道不適症狀,甚至引發消化道出血。
6、葛根、華山參與硝酸酯類藥物
華山參與硝酸酯類藥物混服會相互減弱藥效,而葛根與硝酸酯類藥物混服可能會產生毒副作用,導致患者血壓下降、降低,誘發生命危險。
不能混服的藥物還有很多,難以一一說明,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即使是中藥,在使用上也應謹遵醫囑服用,忌自行判斷。
服用中藥時,還應注意這幾點:
有很多人喝了中藥沒效果,反而覺得身體變得更差了,大多數都會把“鍋”甩給醫生,認為他們醫術不行,其實不然。服用中藥上也存在著許多的禁忌,藥用好也得用對,以下這4件事大家都有做好嗎?
一、特殊體質、特殊時期者慎用中藥
即使是中藥的使用也應該辯證論治,結合患者自身的體質與實際情況用藥。中醫認為,處於生理期、孕期的女性,或是手術期及恢復期的患者等均應慎用中藥。否則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調理效果,還會增加身體負擔,降低體質。
二、忌長期服用中藥
很多人總會將中藥視作一種“補品”,認為吃中藥能夠“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但是要知道,即使是一部分藥食同源的中藥,如薏米、百合等也不宜長期過量食用,還是應根據個人體質適當選服。這不僅與個人體質的對症下藥有關,更應注意:凡是藥物均可能會對人體各大髒器造成負擔,甚至損害。如一些市面上較火的中藥類養顏套餐,其中多是苦寒類藥材,久服不僅損害脾胃,還可能引發黑結腸病。
三、忌不對症下藥
對中醫而言,對症下藥、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病中最主要的思想。凡是用藥,均應結合病症施行,世上沒有真正的“萬能藥”。即使是絕大多數人都家中常備的板藍根,也不應有事無事就服用,其屬於苦寒性藥物,對於虛寒體質的人而言,反而更易損害脾胃。因此,中藥雖然有養生健體之效,但前提是對症下藥。
四、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
我們都知道,一旦需要吃藥時,醫生都會叮囑我們要注意飲食。中藥也是一樣,為了達到更好的藥效,甚至避免藥性相沖,在日常飲食上也應多加註意。如:在服用溫經驅寒類藥物時,就應避免生冷飲食;在服用滋補類藥物時如黃芪、人參等,則應少吃有洩氣效用的食物如蘿卜等。此外,在服用中藥期間,應避免飲用濃茶,避免飲食葷膩,這些都會影響藥物吸收、減弱藥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