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女孩吃蛋糕,當她正要把蛋糕拿到嘴邊時,蛋糕上面的櫻桃掉了,她突然暴怒,猛地把蛋糕舉起來,狠狠地摔地上,可憐蛋糕頓時變成一灘泥。小女孩接著躺地上,一邊大聲尖叫,一邊打滾。地上的灰塵撲撲升騰。
“怎麼勸也沒用,總要鬧上半小時!”小女孩的媽媽對孩子有些無奈。
“怎麼小朋友動不動就生氣”,“我家小孩的脾氣很差”,“一不順意就撒潑”……看看下面,小朋友的負面情緒發展規律,你可能會坦然一些,因為不是只有你家小孩愛發怒。
小朋友的負面情緒發展規律
3-4月齡,寶寶開始會因不如願而生氣;
10-12月齡,寶寶開始會因挫折而出現情緒波動;
12-18月齡,寶寶開始會有暴怒的表現;
18-24月齡,寶寶會因為失敗而感到羞恥的強烈情緒波動,Terrible Two出現,暴怒變得頻繁;
6,7歲後,小朋友的情緒開始趨於穩定。
很多爸媽感覺,小朋友暴怒時是很難熬的,“你很難心平氣和”,“總想讓孩子的暴怒停止”……所以氣急敗壞下,父母們就可能會採取了不適當的措施,例如吼孩子,或打罵孩子。看看下面一位英國媽媽的妙招吧。
自製“冷靜瓶”,安撫小朋友情緒
這是來自英國的一位媽媽安吉拉的方法,據說這方法在當地很流行。安吉拉有一個2歲半的女兒伊米,人稱“惡魔般小女孩”,為什麼?她會在地鐵上因為生氣而尖叫,也會在圖書館因為暴怒而撕書。後來,安吉拉給女兒自製了一個冷靜瓶。
有一次,伊米因為湯上面飄著她不喜歡的蔬菜末而暴怒,她推倒湯碗哭鬧時,媽媽說:“伊米,過來,媽媽給你準備了一個小玩意。”到了客廳的另一角後,媽媽拿出了一個透明的小瓶子,小瓶子裡面有“水”,還有星星形狀的亮片。伊米的目光被吸引住了,瞬間忘記了哭鬧。
“伊米,媽媽知道你生氣,你用力搖,星星就會亂跑,你試試看。”伊米雖然脾氣倔,但她還是抓起瓶子用力搖。
這時媽媽又說:“伊米,你把瓶子放在桌上,你看,星星往下掉,最後一個個停下來了。”伊米盯著下掉的星星看,這時暴怒情緒已經消失了,換來的是一個專心地盯著星星往水底沉的伊米。
這個有星星的瓶子,被稱為“冷靜瓶”,爸媽們可以自己製作。
具體如何做呢?
準備材料:
一個透明的礦泉水瓶、膠水、小亮片(衣服的裝飾小亮片或小珠子)
做法:
把亮片放進瓶子,加上水,再倒進膠水。水和膠水的比例可以是5:3。
溫馨提示:
為什麼要加上膠水?如果沒有膠水,亮片下沉的速度可能比較快,膠水可以讓亮片的下降速度變得比較慢,能幫助孩子的情緒慢慢“冷靜”。另外,如果家裡沒有裝飾亮片或珠子的舊衣服,爸媽們也可以網上買。
據說這種“冷靜瓶”情緒平復法在當地獲大讚。爸媽們還可以在家裡設置一個“冷靜區”,“冷靜區”裡有“冷靜瓶”。當孩子生氣時,你可以讓孩子到“冷靜區”冷靜一下,配合使用“冷靜瓶”。“當亮片全部‘冷靜’之後,你就可以來找媽媽了”。這個方法的適用年齡範圍很廣,當寶寶懂得坐立操作時就可以用,成年人有時也可以試試。
“冷靜瓶”背後的大腦原理
我們知道,最具破壞力的暴怒瞬間是短暫的,可沖動往往在那一刻發生,所以妥善處理暴怒,能避免不少不愉快事情的發生。正如德國作家艾克哈特.托利所說的,情緒有著非常短的壽命,它就像是海上的一個短暫的波浪。但如果任由波浪洶湧,後果可能也是可怕的。為什麼?破壞玩具、打小同伴、摔食物……這常常是小朋友暴怒下的行為,他們被情緒腦控制了。所以,父母需要幫孩子重新啟動上層腦,引導孩子理性思考,恢復情緒。“冷靜瓶”,恰好是重新啟動孩子上層腦的方法。搖晃“冷靜瓶”,其實是“給予同理”
破壞玩具、打小同伴、摔食物……當孩子的暴怒,通過用力搖晃“冷靜瓶”替代,孩子的壞情緒不僅得到了發洩,這一動作,其實也是我們給予孩子同理心的過程。孩子們常常有“媽媽懂我”,“爸爸理解我在生氣”的感覺,這也是親子情感聯結的過程,當孩子和父母建立起情感上的聯結時,父母再通過這條感情聯結,教導孩子如何調整情緒、解決問題,良好的效果就容易顯現。
看著“冷靜瓶”裡的亮片下沉,能幫助孩子情緒冷卻
對於年幼的寶寶來說,瓶子裡五顏六色的亮片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當他們的眼睛看著一塊塊亮片慢慢下沉時,他們的情緒也開始慢慢地冷靜下來,直至恢復平靜。 “情緒就像恆溫儀”,這是馬丁·塞利格曼的說法,無論暴怒還是悲痛,這個情緒恆溫儀會把人的情緒拉回原來“設定的位置”。
不過,對於大齡的孩子來說,亮片可能已經失去了新鮮,爸媽們除了經常更換亮片的形狀,孩子們還需要讓自己的注意力跟隨亮片下沉的步伐。但是不用擔心,如果父母從小陪孩子這樣做,孩子也會習慣這種情緒冷靜法的。
當孩子通過“冷靜瓶”實現情緒恢復後,父母要與小孩討論一下,他哪裡做得不對
“櫻桃雖然掉了,但是蛋糕還可以吃,你摔掉了,多麼可惜呀”,
“弟弟弄壞了你的鉛筆,你很生氣,但你把弟弟推倒了,弟弟就受傷了,下次你可以告訴弟弟正確使用鉛筆的方法”,
“小姐姐喜歡你的玩具,你伸手抓她的臉是不對的。你如果不想藉,可以直接拒絕”……
幫助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孩子的不良行為會慢慢地糾正,未來會做得更好。
你無法控制海洋,如果你不能讓海浪停止,那麼你可以學習衝浪。對待情緒,大概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