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了一期育兒節目。節目裡,快3歲的小男孩樂樂不會自己吃飯,不願意下地走路,更讓爸爸媽媽擔心的是,樂樂不太會說話。
同齡的小朋友早就能說完整的句子了,可樂樂只能偶爾說幾個詞,大部分時間都不願意開口,和大人交流基本靠“意會”。
為什麼樂樂在語言、自理能力、運動能力這些方面有那麼嚴重的滯後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裡老人的養育方式不對。
尤其是爺爺,一直在用照顧小嬰兒的方式照顧樂樂。整天把他抱在手上,陪他玩舉高高,吃飯全靠餵,除了玩不讓樂樂做任何事,滿足他的一切要求。
雖然爺爺很用心地陪伴樂樂,即使上班回來很累,只要孫子開心,他就可以不休息、不吃飯,一直抱著二十幾斤的樂樂滿屋子轉。但因為爺爺沒有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所以愛得越深,對樂樂的阻礙就越大。歡迎加入快樂教養育兒媽媽經(點我)
其實不止是老人,很多爸爸媽媽也會一直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沒有意識到他們已經長大了,成長的重點不再是吃飽穿暖,而是通過努力實現自我的價值。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我們該如何養育孩子,才能讓他成長得更好,避免出現樂樂這樣的情況呢?小樣媽想和大家分享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豎起一個個清晰的小目標。
埃裡克森把人的一生分為8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個主要的心理社會任務。如果這個任務能夠得到順利解決,就能發展出一種特定的美德,實現人格的健全,並順利進入下一階段。反之,消極的品質就會出現。
下面我們逐個地看一下0-18歲之間,孩子會經歷的5個階段,每個階段我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0-18個月: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
這一階段,孩子的任務是發展出對世界的信任感。他需要在信任和不信任這對矛盾體中尋找平衡,並且信任感要佔主導作用。
因為信任,孩子能夠和父母建立起親密關係,能在媽媽暫時離開時,相信媽媽會回來,從而不至於崩潰大哭。也因為信任,孩子能夠安心地探索周圍的世界,把精力放在研究和學習上,而不是對父母的反複試探上。歡迎加入快樂教養育兒媽媽經(點我)
不過孩子也需要有一點點的不信任感,這樣他才不會輕易相信陌生人,從而學會保護自己。
如何在這個階段幫孩子發展出對世界的信任呢?心理學家認為,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要對孩子的需求敏感,積極回應他,並給他一致性的照料。
比如寶寶哭了,我們要立刻回應他,看看他是餓了還是尿了。即使離寶寶有一點距離,也要先用聲音回應他,讓他知道媽媽就在身邊,馬上會過來。
很多媽媽會很糾結“ 寶寶哭了要不要馬上抱 ”的問題。其實重點不是“抱”,而是要迅速回應。
回應的方式可以是和寶寶說話、目光的對視,或者查看他有什麼需求,找出原因並滿足他。如果寶寶明明是餓了,我們還抱著他搖晃,沒有真正滿足他的需求,反而不是好的回應方式。歡迎加入快樂教養育兒媽媽經(點我)
除此之外,一致性也很重要。如果寶寶哭的時候,我們有時馬上回應他,有時又故意拖延不去理他,就會讓他感到很困惑,無法對世界建立起信任。
18個月-3歲:自主對害羞和懷疑
這一階段,孩子的任務是發展自主性,也就是學會自己做主,自我控制。
爸爸媽媽會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越來越有主見,也越來越難管了。他們不再像嬰兒時期那樣溫順,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喜歡倔強地說“不”,和大人對著幹。
這其實不是孩子任性,而是隨著自我意識的出現,孩子對事情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有主見,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可是這些品質不是憑空而來的,需要在幼年時期有意識地培養。
一方面,我們要給孩子做主的機會。就拿樂樂來說,走路、吃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應該放手讓他自己去做。
即使做的不對、不好,也沒有關係,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鍛煉,並由此體驗到自信和掌控感,才是對他的成長最寶貴的。
這個階段千萬不要怕孩子累而事事包辦,也不要在孩子想幫忙的時候嫌他笨手笨腳。多給他選擇的機會,孩子會變得自信而果斷。
除了發展自主性,我們還需要給孩子建立規則,設定行為的邊界,來讓他適度地體驗害羞和懷疑,明白哪些事是不能做的。
比如孩子打人、搶玩具,這時我們要明確告訴他不可以,並教給他正確的做法。無原則地溺愛孩子,對培養他的自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3-6歲:主動對內疚歡迎加入快樂教養育兒媽媽經(點我)
這一階段正好是上幼兒園的年紀。埃裡克森認為,此時孩子要解決的任務是平衡好主動對內疚這對矛盾。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能力的提高,他們想做的事越來越多,也日益擅長自主地計劃和完成任務。比如以前玩過家家,孩子是想到什麼玩什麼,現在卻能提前安排好角色和劇本,既當導演又當演員,非常有目的性。
想要培養孩子做事的主動性和目的性,我們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鼓勵孩子的想法。儘管很多時候,他們的想法天馬行空,在我們看來不切實際,明擺著會失敗。就像愛迪生小時候孵雞蛋一樣,看似很傻,卻是他認真思考的表現。
我們要珍惜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陪他去嘗試、犯錯,總結經驗。在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時候,保持耐心,抓住機會培養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樣孩子就會有思考和行動的積極性,為上學做準備。
否則,經常被大人取笑、制止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做什麼都是錯,慢慢失去了做事的積極性。
不過,當孩子做了一些不被允許的事情時,比如捉弄小朋友、說謊,我們也要及時指出他的錯誤,讓他體驗到內疚的感覺,從而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是不合適的。
6-12歲:勤奮對自卑歡迎加入快樂教養育兒媽媽經(點我)
這一階段剛好是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此時孩子需要處理的衝突是勤奮對自卑。
通過學習和掌握社會認可的技能,孩子能夠養成勤奮、專注的品質,獲得勝任感和自信。反之,孩子會變得自卑,退縮到家庭的保護傘下,逃避自己需承擔的責任。
在中國的大環境下,6-12歲的孩子需要掌握的技能是讀書、寫字、算數。這也是家長和社會對孩子的期望:在學校好好學習,取得好的成績。
孩子成績好,就會有自信,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學習。如果孩子成績不好,就會受挫產生逃避的心理,轉而把注意力放在打遊戲、闖禍上。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在各方面支持孩子,幫他打好學習的基礎。包括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教會他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繼續嘗試,找好的老師幫他補課。即使孩子成績不理想,也不要用“你真笨,真沒用”這樣的話嘲諷孩子。
除了學習,還可以讓孩子做家務,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培養興趣愛好,鼓勵他堅持練習。這些做法也可以幫孩子形成勝任感。
對於那些太勤奮,太過執著於學業的孩子,我們也要鼓勵他交朋友,學會放鬆,豐富自己的生活,避免將來變成“工作狂”。
12-18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歡迎加入快樂教養育兒媽媽經(點我)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面對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這一對沖突。他們會不斷地問自己,“ 我是誰?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
具體來說,孩子要解決3個問題,分別是職業的選擇,形成價值觀,還有對性別的認同。儘管這個階段的年齡劃分是到18歲,但很多孩子要到成年後,才能逐漸解決上面的問題。
心理學家發現,當孩子麵臨職業的選擇,或者其他重大決定時,傾聽孩子的想法,鼓勵他思考和表達自己的意見,並尊重孩子最後的選擇,這樣的養育方式最能培養出成熟、優秀的孩子。相反,如果我們強迫孩子聽我們的話,則可能造成孩子的過度順從或反抗。
其實孩子越大,我們對他的影響力就越小。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會慢慢受到老師、同學,甚至是電視人物的影響。
所以很多工作我們要做在前面,比如培養孩子的信任感、安全感,和他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勵他自己做事,獨立解決問題等。不要等青春期來臨才感嘆,為什麼孩子不像小時候那麼聽話了。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要攻克不同的成長難題,我們要給他相應的支持,而不是一直把他當嬰兒對待,用我們無微不至的愛綁住孩子的翅膀,讓他沒有能力和意願展翅飛翔。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讓你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更有方向。有的時候,放手才是最好的愛。歡迎加入快樂教養育兒媽媽經(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