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平主任剛參加完一個心血管的學術會議,帶回來了兩份非常有意義的病例:
三年前的趙女士,55歲,體檢結果完全正常,無吸煙史,飲食偏清淡;
三年前的李先生,41歲,體檢結果完全正常,無吸煙史,偶爾少量飲酒,飲食偏素,食肉不多。
這兩位在三年前,體檢完全正常,沒有三高,也沒有不良嗜好。但三年後,卻突發心梗身亡。
在這離奇的病案背後,潛藏著怎樣的健康危機?這三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其實,他們只是「表面健康」。體檢報告雖然是一個健康的狀態,但 很多疾病的早期表現都非常隱匿,沒有什麼臨床症狀,一般檢查查不出來,所以很容易被忽視,特別是血管等的病變。
一、從健康血管到心梗猝中,只需三步
血管內中膜增厚
血管內中膜增厚,是心血管疾病隱匿的徵兆。它不僅存在於三高等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群體中,還有可能存在於健康人群中。
研究發現:沒有三高等任何傳統危險因素的人群中,有50%的人發生了血管內中膜厚度增加的情況,但沒有任何症狀。
正常的內膜厚度應該是1mm以下,如果超過了1.5mm,8年內發生心梗的風險增加一倍!
出現小斑塊
在內因或外因的不斷刺激下,血管內膜會逐漸出現小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但穩定的小斑塊對血流的影響很小, 可能完全沒有症狀表現。
出現大斑塊
通常,小斑塊體積小,外表的包膜較厚,內容物較少,質地也偏硬,就像 皮厚餡小的餃子。相對而言,更為穩定、安全。
但當小斑塊逐漸變成大斑塊時,體積會不斷的增長,其外表的包膜越來越薄,質地偏軟,就像 皮厚餡小的餃子,非常不穩定。一旦包膜破裂,內容物就會被擠出來, 形成血栓,進一步堵住已經狹窄了的管腔,導致遠端沒有血流, 誘發心肌梗塞。
但血管病變,也需要刺激因素,為什麼短短3年間,就能讓心梗奪取性命?這些危險因素可能就隱藏在你身邊!
二、你每天吃的家常菜
可能存在心梗猝中隱患
李先生喜歡吃包子、灌湯包、小籠包、餃子、番茄炒雞蛋,看似非常健康的食物,可能也藏著貓膩,一步步刺激血管發生病變。
1、番茄炒雞蛋
有些菜肴看起來好像很健康,但在烹調時很可能放入大量的糖、鹽和油,長期食用將危害血管健康,成為心梗猝中的元凶之一。
番茄炒雞蛋,一旦烹調不當,可能含有10勺油、20g糖!
危險因素:高油
《我是大醫生》走訪了幾戶家庭,發現她們平時做番茄炒雞蛋的平均用油量有 整整10勺,大約有50g,超過全天建議攝入量的1倍。
要把雞蛋炒的蓬鬆,就要多放油,而雞蛋中的卵磷脂對脂肪有乳化作用,吃不出油膩感,無形中就攝入了過多的油脂。
危險因素:高糖
番茄炒雞蛋,常 以甜壓鹹。若要吃出甜味,糖含量至少要佔到10%左右,比如番茄400g,要吃出甜口感覺,若番茄佔一半甜,至少還要放入20g糖。
【 專家提示】
血管最怕高油、高糖、高鹽。有些菜肴過分追求口感和色澤,就需要加入超量的油、鹽、糖,反而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炒菜時,可以 用醋代替部分糖油,輔助保護心血管
2、包子、餃子
李先生常吃的包子、灌湯包、小籠包、餃子,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高鹽、高油,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30個速凍餃子,可能含有7g鹽,60g豬油!
速凍餃子裡白花花的一層其實就是豬油,以每隻餃子2g豬油計算,30個餃子就有60g油,且含有7g鹽。天天這樣吃,血壓肯定受影響。
三、自測血管健康,及時發現早期病變
心腦血管疾病,一旦嚴重病變,就可能引發致殘、致亡風險。因此,早期預防,及時發現非常重要。專家給我們推薦了三個自測血管健康的可靠方法!
1、測血壓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平時要注重血壓的檢測。
注意事項
① 雙手的血壓值可能會有差異,量血壓時以高的一側為准;
② 兩側血壓相差超過20mmHg,預示心梗風險增加;
③ 測量血壓有三個時間點:起床後早飯前、上午8-10點之間、下午16-18點之間。
2、頸動脈:心臟健康的晴雨錶
49歲的蘇女士,均未發現高血壓、高血糖等高危因素,卻在頸動脈超聲檢查時發現頸總動脈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並伴有斑塊,管腔狹窄小於50%。
頸動脈血管的性質和心臟冠狀動脈非常相似,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以在早期發現心梗風險,而且這項檢查無創,價格也便宜,是臨床上廣泛使用的檢測血管早期危險變化的手段。
此外,冠狀動脈CT,可以把血管變成一個三維的立體圖象,暴露出狹窄最厲害的地方。
【專家提示】
沒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人群,建議45歲之後每年進行頸動脈超聲;有三高等基礎疾病的人,建議40歲之後每年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
3、家族史
家族遺傳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直系親屬50歲之前罹患冠心病,屬於心梗高危人群。
四、保護血管健康
用好預防心梗的「三大法寶」
1、白吃肉
很多人害怕吃五花肉,其實它的膽固醇含量和帶魚差不多,而其好脂肪佔63%,壞脂肪佔37%。為了飲食平衡,不論是健康人群還是動脈硬化患者,都得吃肉,只是要減少「壞物質」的攝入,不能完全不吃肉。專家教大家「白吃肉」。
加點「吸油食物」
凍豆腐有很多像篩子一樣的小眼,從而起到吸油的作用,包括茄子、芋頭、荸薺、土豆都能吸油。所以在紅燒肉等油脂較高的肉菜中,可以加些「吸油食物」,吃肉時就能減少部分有害物質的攝入了。
2、保護血管油
食用油在常溫儲存和高溫烹調時,都會被氧化,增加血管病變風險。那麼,在如何在儲存時有效延緩食用油被氧化?
加點「蝦青素」
蝦青素,是人體可以食用的強抗氧化物,一大桶油放2-3滴,可以輔助防止油脂氧化。而且隨著食用油被氧化,其顏色會慢慢退去,可以觀察食用油的氧化程度。
3、菇菇配
菇菇配其實就是平菇和白玉菇,含有他汀類成分,能輔助降低膽固醇,調節血脂,減少心血管事件;還含有粗纖維素、木質素,可以吸收膽固醇的糖分,並排出體外,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