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和孩子一同玩耍的時候,你是否有對孩子的行為舉止而感到好奇呢,似乎他們看待世界的角度與我們完全不同。特別是當孩子到達11歲左右的時候,他們已經逐漸形成了世界觀,他們會以更有趣的方式來看待世界,解決問題。然而,因為知識儲備的缺失,以及對於世界了解的不足,以及缺乏生活經驗,他們看待世界的視角與成年人存在很大的區別。而今天,沫沫將通過9張圖來讓你明白:兒童的世界與成年人有多大的差別。
1、對於現實的幻想
當孩子在觀看一些事物的時候,往往他們很相信自己所幻想到的一切,因為孩子們在到達一定年齡之前,往往還無法真正區分現實與其幻想之間的區別。作為父母,其實大可不必為此而感到擔憂,因為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孩子們還無法知道哪類東西是真實的。這可以讓孩子們發展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針對事物存在的持久性
根據心理學家讓·皮亞傑的實驗研究結果來看,孩子通常無法理解事物的持久性,即他們無法清楚的知道,不在視線范圍內的東西如何繼續存在著。這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許多與孩子玩“消失”的父母大概都有發現,如果自己突然消失在孩子面前,孩子往往會非常傷心,甚至大哭。所以,在生活中,即便幼兒會捨不得父母離開,那麼父母也不應該偷偷溜走,應當和孩子打完招呼再離開,並耐心的告知你將要去幹嘛,你多久會回家。否則,你的突然消失會讓他們極度的缺乏安全感。
3、對於面部輪廓的識別
根據科學家的說法,新生兒無法將所眼前的事物輪廓看清楚,加上沒有適當的經驗,他們也無法區分眼前的人到底是誰。在實驗中,科學家們發現,3個月以下的孩子完全無法區分人們的面部輪廓;而9個月大的孩子則已經可以相對識別面部輪廓了,但此時的面孔依然不夠清晰;到了1歲之後,眼部發育逐漸成熟,他們已經基本可以看到充滿色彩的清晰輪廓和物體了。
4、對於抽象思維的缺乏
在一項名為“第三隻眼睛”的實驗中,心理學家魯道夫·謝弗將9歲和11歲的孩子分成了兩個小組。當被問及,“如果他們有第三隻眼睛,他們會希望長在哪裡”時,9歲那一組的孩子,幾乎都將手指向了額頭,而11歲那一組的孩子似乎思維更加開闊,他們提供了更多的答案,比如手掌或其它的部位,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觀察到身後或身旁的事物。這表明當孩子偏小的時候往往是缺乏抽象思維的。
5、沒有可逆性的概念
如果有兩個不同大小的玻璃杯,並且它們裝滿液體以後的體積也不同。你將它們放置於孩子面前,並同時用液體填滿它們,那麼孩子就會認為水位更高的玻璃杯裡擁有更多的液體。通常,在孩子7歲以前,他們並無法搞清楚容器形狀的不同,對於內容量所帶來的變化。只有逐漸長大以後,他們才能夠真正的知曉寬度和高度對於容量的真正意義。
6、思想理論
與成年人不同,通常,孩子們並不清楚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並不會與他人共享。在一組實驗中,房間裡有兩個成年人和一個孩子,當其中一個成年人A離開,另一個成年人B將玩具藏了起來。在成年人A回到房間以後,孩子被問到,成年人A可能會去哪裡尋找玩具。結果,3歲以下的孩子明確的指出了玩具所隱藏的地方。他並沒有思考成年人A沒有看到過玩具被藏起時候的狀況。
7、對於道德的認識
作為一個正常健康的成年人,我們都擁有道德觀念,也就是我們所普遍接受的道德規則。為此,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往往會思考很多。但是孩子在面對道德問題的時候,往往會缺乏更多思考。舉個例子,在一項實驗當中,孩子們被問及:不小心打碎了一塊碗,和故意打碎了一塊碗,誰造成的傷害更大?結果,大多數的孩子都認為,誰打碎的碗更多,造成的傷害也就更大。
8、對於畫面的還原
當成年人被要求對一些物品進行繪畫的時候,成年人會盡可能的將其原樣展現出來,但是如果這發生在小孩的身上就可能不同了。在涉及茶杯繪畫的實驗中,7歲以下的孩子都給茶杯加上了一個手柄(事實上沒有手柄)。但是7歲以上的孩子則沒有畫上手柄。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雖然有實物擺在面前,但是年幼的孩子依然會依靠自己的認識來進行繪畫,即他們覺得茶杯應該長什麼樣子,他們就會將其表現出來。而不是將實物的原樣盡可能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