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6日 下午2:52

疾管署今天宣布新北市中和區的屈公病群聚事件再增1確定病例,患者是一名60多歲女性,可能在國強嶺菜園種菜時遭感染,並出現少見的結膜炎、眼眶腫脹等症狀。

圖為防疫人員加強孳生源查核。(疾管署提供)

更多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以新聞稿公布此消息,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受訪時表示,這名個案家住中和區內南里,近期未出國,2日因眼眶、臉部腫脹到眼科診所就醫,此後陸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手關節腫脹、結膜炎等症狀,防疫人員家訪調查時建議他就醫,隨後確診為屈公病。 羅一鈞說,個案平時活動地包括住家、景福里和平黃昏市場,而且幾乎天天都會到國強嶺種菜,可能因此遭感染,也是本次屈公病群聚事件當中的第3名病例。 他指出,衛生單位4日接獲通報後,已立即前往個案住家及和平黃昏市場進行噴霧罐消毒,同時持續加強前2名個案住家周邊的環境噴消及孳生源清除,並且針對國強嶺一帶的菜園、廢棄物、空屋進行孳生源清除。 特別的是,這名個案除了有屈公病典型的發燒症狀外,同時出現結膜炎、關節腫脹等少見症狀。 羅一鈞解釋,人類遭到受屈公病病毒感染的蚊子叮咬後,約2到12天過後才會發病,典型症狀包括發燒、皮疹、關節痛或關節炎,其中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在關節活動時會感覺嚴重疼痛,約1成患者會出現慢性關節疼痛,另有少數患者會出現頭痛、結膜充血、輕微畏光、淋巴結腫大、腸胃不適、出血徵象等。 羅一鈞強調,國外也曾有新生兒與合併慢性疾病患者,由於感染屈公病引發腦脊髓膜炎、死亡等嚴重併發症,提醒家中有新生兒、65歲以上長者、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等重症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

 

屈公病

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最早在1952年從坦尚尼亞一位發燒病人的血清中分離出來。 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因此「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的將身體彎起來」。

聯絡作者:動態骷髏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