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腎臟是調節機體水、電解質平衡的重要器官,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藉以清除體內代謝產物及某些廢物、毒物,同時經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質,如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等。

而腎臟功能受損的時候,首先就會反映在尿液方面。會出現小便次數,尤其是夜尿次數的增加、尿液氣味及顏色等變化,腎臟濾過功能受損等現象,同時還會使蛋白排洩增加,嚴重的話,就會造成體內水分積聚,導致手、足、腳踝等部位水腫。


那麼,除了限制蛋白飲食以外,飲水量該不該進行限制呢?

水幾乎參與人的每一項生命活動,正常條件下進行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每天大概需要喝水1500到1700毫升來維持機體正常運轉,大約是一次性常規紙杯的7到8杯。


但對於腎功能出現問題的人群來說,腎臟受損之初,身體還沒有出現水腫的癥狀,但腎臟濃縮能力減退,尿量會成倍增加,這時候,不僅不要控制飲水,還要適當多喝一些水,防止脫水,還要把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但當腎臟功能受損到了後期比較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浮腫,以及少尿或無尿的情況,這時,喝下去的水就會造成麻煩,多餘的水會積存在體內難以排出,會加重水腫的癥狀,還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因此,限制液體的攝入量才是最好的選擇。


總的來說,有嚴重的腎臟功能受損時,需要遵循醫囑,或者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根據前一天的排尿量和治療情況,以及身體的其他狀況,來決定第二天的攝入多少水。

正確的喝水方式應該是主動、少量、多次,最好每半個小時就喝一次,每次也不用太多,50到100毫升就夠了,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還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喝白開水是最好的,不要喝太多含糖飲料,也不要迷信什麼「負離子」水,或者天然水。


飲料中的磷酸鹽和糖會促進鈣質的沉澱,當尿液中的鈣含量增加時,就會形成腎結石。對於健康的人來說,日常也要記得少喝飲料多喝水,可以防止腎病的出現,對身體健康比較有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