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女子該如何自救?

《紅樓夢》是最好的一面鏡子,可其中優秀的女子,一個都沒有逃脫時代鑄就的悲哀。

在民主鬥士魯迅的眼中,要想實現自我解救,最好的方式,便是擁有絕對的經濟權,實現內心的蘇醒。

一、自我救贖的關鍵

中國的封建社會,君權父權高於一切,女子只是一種附屬品。對女子,程朱理學要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並且,在當時的絕大多數人眼中,女子無才便是德。

直到1912年,女子才開始擁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可在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封建社會殘留的觀念依舊像甩不掉的牛皮癬,纏繞在每個女子的身上。無論你是皇宮貴族的女眷,還是平民百姓。

除了麻木女子的思想,她們還被迫接受裹腳這樣的陋習。

《娜拉走後怎樣》這篇演講稿中,魯迅提出了女子自我解救的思路——「走出家庭,投入於社會之中,實現自身價值。掌握經濟權後,真正的『自由』,以及『解救』唾手可得。」

魯迅是真的文豪,他看問題一針見血,可這個關於女子自我解救的思路,正確,但不全面。

封建女子要自我救贖,僅僅是經濟自由遠遠不夠,最重要的還是自身內心意識的蘇醒。

近代有名的女商人張幼儀,曾經也是封建女子。

她曾深陷泥潭,最後依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解救。

在徐志摩人生裡所有的女子中,張幼儀雖然有明媒正娶的髮妻之名,但確實最悲涼的一個。她沒有得到過徐志摩的真愛,最後還被無情拋棄。

如果徐志摩的人生是一部電視劇,那張幼儀最多勉強是個女三號。在後世流傳的關於她的傳記中,只有無關緊要人士的記錄。

《小腳與西服》是張幼儀少有的傳記之一,作者是她的侄孫女張邦梅。

什麼叫做絕處逢生,或許,張幼儀是最好的例子。

她被逼離婚,身懷六甲,靠著堅強活了下來,獨自養育孩子,闖蕩出自己的事業,最後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二、解救唯依靠自身

魯迅先生的觀點,最正確的,便是讓女子掌握經經濟權。擁有經濟權的女子,終究會得到自由和解救。而除此之外,內心的覺醒同樣關鍵。

當你處於深淵,即使有人幫你,唯一能解救你的,唯有自己。只有內心的完全蘇醒,才有足夠強大的基礎。

封建女子最典型的一個特徵,無一不是只知道以婚姻和家庭為中心。她們往往都失去了自我的意識,麻木而沒有自己的思考。

張幼儀一開始也是如此。

徐志摩雖然不喜歡她,但他的父母卻對她很滿意。

在公婆的優待下,張幼儀安之若素,日復一日做著他們滿意的兒媳。直到後來,基本沒有生存能力的她,被徐志摩毫不留情地拋棄在異國他鄉,她才開始逐漸清醒。

在此之前,張幼儀都是有自己的經濟能力的。雖然她的這些來源於家庭,但她也是實現了經濟自由。

其實,封建女子的經濟自由,大都是容易實現的,但很難做到內心蘇醒。

張幼儀晚年,實現了她有意義的一生。

面對晚年偶遇的愛情,她得以喜結良緣,過著安穩而幸福的生活。面對曾拋棄她的亡夫,她沒有怨言,依舊以妻子的身份,為他管理家庭,為他整理書稿文集。

這樣的隱忍和偉大,與她歷盡千帆,覺醒後的內心密不可分。

人人生來平等,沒有什麼男女強弱之分。如今,社會依舊沒有完全男女平等,當今女子也仍舊任重而道遠。總而言之,除了要經濟自由,我們更要內心思想的自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