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外出打工被汽車軋斷雙腿,好心老人照顧他7年,給他治病,帶他回家

原創 河北好書 2020-01-22 17:54:15

已經65歲的王愛梅是河北邢台的一名普通退休職工。2006年6月1日上午10時,王愛梅照顧好剛剛做完癌症手術的老伴,從醫院出來准備回家做飯。經過邢台市體育館菜市買菜時,她發現在馬路邊的大樹下趴著一個瘦骨嶙峋、衣衫破爛、頭發蓬亂、滿身發出臭味的人。

一向好心的王愛梅停下車子走上前去,發現這老頭模樣的人竟然沒有雙腳,傷口裸露,流著膿,蒼蠅在傷口處嗡嗡飛。看到這般景象,王愛梅心中十分難受,就到煎餅攤買了兩只煎餅遞給無腳的殘疾人,一開始殘疾人看起來很恐懼,不敢出聲,幾秒鐘後就搶過煎餅連同塑料袋一起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擔心流浪漢吞了塑料袋會有危險,急匆匆地又趕回醫院。醫生告訴她,少量的吞食不會有事,她這才放了心。

配圖,圖文無關

第二天一大早,王愛梅帶著米粥和油條到菜市尋找流浪漢,可他卻不見了蹤影,裡裡外外找了半個多小時,王愛梅終於在菜市寄放自行車的空地發現了他。中午,王愛梅帶著面條又來看流浪漢,讓他吃過飯後,王愛梅打算帶流浪漢去理發店剪剪頭發。一連找了好幾家理發店,就算掏高價人家也不願意給他理。無奈之下,王愛梅只好自己回家,拿了剪刀、刮鬍刀、酒精、棉簽,帶上丈夫干淨的衣物,提上兩大桶熱水又來到菜市,王愛梅親自給流浪漢剪發、洗頭、剃須、清洗傷口。

在給流浪漢擦身子的時候,王愛梅發現他的褲帶子都已經扎進肉裡,將要潰爛。王愛梅小心翼翼地用棉簽給流浪漢擦著傷口,經過一下午的打理,大家驚訝地發現流浪漢不是老頭而是個青年小夥子。“年紀輕輕就遭遇這樣的不幸,一定是承受不了才精神崩潰的,實在太可憐了。”王愛梅一邊自言自語一邊下決心要照顧他。

配圖,圖文無關

從那以後大樹下的流浪漢成為了王愛梅的牽掛,風雨無阻、一天三頓准時為流浪漢送飯,看著流浪漢慢慢健壯起來,王愛梅也很欣慰。在王愛梅精心照顧的半年裡,流浪漢的體重從80多斤增加到了140多斤,精神也越來越好。但是越來越寒冷的天氣又讓王愛梅犯了難:“總不能讓孩子在外面過冬吧。”

為了給流浪漢找個能遮風擋雨溫暖的窩,王愛梅又開始了奔波。在向民政局、救助站、殘聯說明了流浪漢的情況後,民政部門給了間小屋,流浪漢暫時安置下來,可是她還是會經常去照看流浪漢。

生活上料理好了,王愛梅又琢磨著怎麼能為流浪漢治療精神上的疾病。她不斷向上級反映,終於在2007年初把流浪漢送進了精神病醫院。發現流浪漢活動的時候總愛把傷口弄破,流膿。王愛梅剪掉原來舊沙發的皮子,再包上綿軟的布料。每做好一雙王愛梅都要親自戴上跪著走幾圈,試試是否舒服。流浪漢生活不能自理,加上精神失常,時常大小便失禁,王愛梅從來不怕髒,底褲和襪子都是成打的買,為他換洗衣服、擦身子從來沒有怨言。

一邊要照顧剛剛做完癌症手術後臥床不起的老伴,一邊又要照顧可憐的流浪漢,為他支付治療精神病的費用,本來就只靠退休金生活的王愛梅感到了經濟上的壓力,但她從來沒有想過放棄照顧流浪漢“兒子”,為了減輕負擔,年過60的她瞞著子女在一家飯館做剁菜、洗碗等工作。

配圖,圖文無關

為了每月300元的工資,還不能耽誤白天照顧臥床的老伴和流浪漢,王愛梅每天凌晨4時就出門,在飯館一干就是一上午。為了不讓子女們擔心,王愛梅一直沒有把義務照顧流浪漢的事告訴家裡人,出來打工時都戴著口罩怕被熟悉的人看到。

終於有一天,鄰居將王愛梅為照顧流浪漢打工的事告訴了她女兒,雖然家裡人一開始都不太理解王愛梅的做法,但是女兒心疼母親,總是給她多塞些錢貼補家用。

流浪漢的身體和精神一天天在好轉,王阿姨感到很欣慰。但是王愛梅的老伴侯大爺說:“我們這麼大年紀了,而他是年輕的,如果有一天我們先不在了,他怎麼辦?”王愛梅覺得老伴說的在理,就萌生了為流浪漢找親人的想法。

流浪漢一直都不肯開口說話,王愛梅想到了寫字,也許流浪漢還能寫字。從那以後王愛梅每天拿著紙和筆問流浪漢叫什麼名字,是哪裡人。知道流浪漢喜歡吃肉,王愛梅還總是買雞腿讓他開心。終於有一天,流浪漢在紙上寫下了“周賢全”三個字。王愛梅欣喜若狂,接下來的幾天,流浪漢又歪歪斜斜地寫下了“四川仁壽”幾個字,這讓王阿姨和老伴欣喜不已。

配圖,圖文無關

拿著地圖,王愛梅和老伴把四川仁壽周圍的政府部門、電視台的地址都抄了下來,前前後後向四川各地發了200多封信。可這些掛號信要麼杳無音訊,要麼就被退了回來。終於一天等來了好消息。

王愛梅接到一個電話,確認了四川四公鄉永勝村有一名叫周賢全的人,已經10多年沒有音訊了。打電話的人還把村支書、村主任、四公鄉政府的電話留給了王愛梅。王愛梅通過核實,確認周賢全就是四川仁壽縣四公鄉永勝村六組人!

於是王愛梅連同邢台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員,帶著周賢全和王愛梅為他及家鄉的親人准備的一大包袱禮物踏上了通往眉山的K117次列車。 王愛梅當著全村人的面把離家打工16年沒有音訊的兒子周賢全親自交給他的母親劉花蓉,王愛梅緊緊握住劉花蓉的手說:“我把你的兒子送回來了,這不僅是你的兒子,也是我的兒子啊!”劉花蓉看著失散16年的兒子一時間淚如雨下。

配圖,圖文無關

回到家鄉的周賢全,聽到熟悉的鄉音竟開始咿咿呀呀地開口說話了,通過周賢全斷續不清的敘述,王愛梅大概明白了他16年前出來打工,學做保險櫃,先後去過成都、廣州等地,後來被一輛汽車軋斷了雙腳輾轉來到邢台,從此開始了流浪異鄉的生活。

看到周賢全家貧困,王愛梅在多方聯系下又為劉花蓉辦好了低保,她還拜託救助站張羅著把不能自理的周賢全接到敬老院,並想用自己帶來的5000元錢為周賢全裝假肢。

“第一個輪椅他上山的時候摔壞了,我又給買了一個,但是郵局怕給弄壞不給郵。輪椅太沉了,實在沒辦法的話,只能這次過去的時候背過去了。”看著新買的輪椅,王愛梅又高興又為難。

在把“兒子”送回家的幾年裡,王愛梅卻從來沒停止過對四川深山裡的牽掛。幾年間,王愛梅前後給周賢全寄去了17個包裹,每個包裹的郵費都在160元以上,前前後後已經有好幾百斤。四川仁壽的鄉親都說這河北大媽心腸真好,每次來孩子們都拉著王愛梅的衣襟親切地問:“姎姎(當地方言,阿姨的意思)啥時候再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