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周董與蔡徐坤爭奪超話第一的事情震動整個飯圈和半個娛樂圈了。

70後、80後、90後的老阿姨老叔叔,像打了雞血一樣,為周傑倫發起了一場“打榜之戰”,最終將統治超話一年多的蔡徐坤斬落馬下,周傑倫的超話影響力甚至都破億了。

在許多人眼中,紅了20年的周傑倫是當今華語樂壇無可替代的存在,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但殊不知周傑倫的音樂之路也是一路用汗水澆灌而成的,並非一路開掛。

前段時間,他在謝霆鋒的王牌節目《鋒味》中大秀琴技,即便是拿蘋果、香蕉、菠蘿彈琴,還是易如反掌!

這波炫技不僅網友喜歡,就連謝霆鋒也是羨慕不已。

他說:“我真的很恨我自己,很後悔,很心痛。每次看見你彈的時候,我就後悔為什麼當初不像傑倫一樣聽媽媽的話?”

周傑倫坦言,他學琴是被逼的,從4歲開始,媽媽就規定他每天必須練琴兩小時。

他說,很羨慕其他小朋友在外面玩,不止一次的想,為什麼別人在玩,我卻在學鋼琴?

他也想出去玩,但是媽媽很嚴厲。

當謝霆鋒問他:“你那麼小,能坐得住媽?”

周傑倫笑著回答:“不可能坐得住,所以我媽媽會拿著藤條站在旁邊,但是現在真得很感謝她。”

或許,沒有周媽媽當年的“逼迫”,就不會有今天的周董。

縱觀周傑倫今日在樂壇的地位,不禁想到那句話:你曾經吃過的苦,總有一天會笑著講出來。

很多時候,人生無非兩種模樣:先苦後甜,先甜後苦。

為人父母,如果我們不逼孩子一把,真的不知道孩子的潛力有多大。

1、

李亞鵬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聊起了自己的寶貝女兒李嫣。

李嫣很喜歡彈鋼琴,已經學了五六年的時間,但是去年的時候,未通過樂理知識考試,導致她考級失敗。

當天,她很不開心,就發脾氣說:“爸爸,我不學了!”

當時的李亞鵬並沒有多說什麼。

吃晚飯時,李亞鵬說了這麼一段話:

“你不想考樂理了,沒問題,人生總要面臨一些放棄和失敗,就像我,我考交規考了兩次都沒過,但是你才12歲,你要不要讓你人生的‘第一次放棄’來得這麼早啊?”

正是這段話讓李嫣鼓起勇氣,再次報名樂理知識考試,最後順利通過了考試。

所以說,你可以“逼”孩子,也必須“逼”孩子。

但是關鍵在於你要學會如何科學,不露聲色地逼孩子一把。

李亞鵬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逼”著李嫣正視自己的膽怯和惰性。

他知道,他必須要讓孩子自己明白,“放棄”這個籌碼不能輕易使用。

否則,你不僅可能失去本該擁有的精彩,還有可能在回顧人生的時候懊悔。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就有這樣一段對話,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劉星媽:“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著我學呀……”

劉星媽:“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著我學呀……”

劉星說完,媽媽頓時語塞。

這樣的對話,不正是我們在回顧自己童年時發出的感慨嗎?

小時候放棄得太輕易,長大後也沒什麼特長。

以致於在被問到有什麼特長的時候,只能開玩笑地回答,“我腿特長”。

雖然是在笑著說段子,但是內心的無奈和懊悔其實已經表現在臉上。

所以,作為家長,必要時一定要逼孩子一把。

讓孩子長大之後沒有機會說:媽,我小的時候你怎麼不逼我學?

2、僅僅告訴孩子不能放棄還不夠。

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熱情,培養孩子的自驅力。

讓他們是因為熱愛而堅持,而不是懼怕以後會後悔才堅持。

前段時間,郎朗大婚,朗爸的逼迫式教育,再次引熱議。

不少家長曾以郎朗為榜樣,狠狠逼孩子。

然而,琴童千千萬萬,郎朗只有一個。

更多孩子,被逼考過十級後,便像完成任務般,再不肯碰琴。

就如作家嚴歌苓所說,家長能逼孩子練琴,卻不能逼他熱愛音樂。

事實上,真實的朗爸不只是粗暴逼迫,他還竭盡所能,去激發郎朗學琴的熱情。

郎朗1多歲時,朗爸發現他的音樂天賦,帶他學琴,讓他從特長上建立自信;

郎朗吸收能力強,一位老師無法滿足他的學習需求,朗爸扮成清潔工到別的班上偷師,滿足他的求知慾;

權威老師否認朗朗能力,朗爸不斷肯定他,自費參加國際賽並獲一等獎,讓他得到世界認可。

比“逼”更可貴的是,朗爸一直不遺餘力引導他熱愛音樂。

郎朗也曾叛逆幾個月不碰琴,那次爸爸沒有逼他,而是讓他審視對鋼琴是否真愛。

最終,郎朗自己手癢瞞著爸爸偷偷彈琴。

這就是有熱情,有動力的孩子的學習狀態。

他們的自主往往是令人驚嘆的。

一個小學生,怕假期放鬆學習,制定滿滿的學習計劃。

一個琴童,在高鐵站候車,忍不住拿出琴來練習。

凌晨五點的圖書館,不少大學生已開始一天的自習。

尹建莉老師說:“如果沒有喚醒孩子本身的內驅動力,如果沒有讓孩子自發地努力,家長做再多也是越俎代庖,做再好也是拔苗助長。”

“逼”孩子一把,不是耳提面命定下條框,不是步步緊逼不讓放鬆、

而是用心想辦法,激發孩子的動力,讓孩子對熱愛的事不輕言放棄,對不喜歡但有意義的事堅持忍耐,從而心智得到鍛煉,變得更堅韌強大。

3、

2019年長沙節目《歌手》的“歌王沖刺夜”中,劉歡如願拿到了冠軍。

在音樂頗有建樹的他,每每談到自己的女兒劉一絲,都不免流露出一絲絲的可惜。

他說:“我女兒音樂品味挺高的,她的音樂感悟力特別好,有時候還會給我們挑刺,但我有點後悔,小時候沒強迫她學音樂。”

連袁婭維也對劉一絲的音樂感悟力贊嘆不已。

劉一絲小時候也喜歡彈琴,但是不喜歡練琴。

崇尚快樂教育的劉歡和妻子就沒堅持讓孩子練琴,所以才會出現劉歡每次談到女兒時,總有惋惜之意。

劉歡以“過來人”的經驗奉勸那些有心栽培孩子的家長們:“其實你迫使他練一練,他可能就很好。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

劉歡只是眾多家長中的代表,怕孩子不快樂,所以就不逼孩子一把。

我認識一位家長朋友,曾經特別也相信快樂教育。

他常自豪地說:“我兒子從出生到現在,什麼興趣班也沒上,連學校作業我也不會逼著他做。孩子嘛!就該無憂無慮地玩!”

結果孩子現在3年級了,經常在學校闖禍,作業不做,成績墊底,讓老師們很頭疼。

家長也開始著急了,可是想要糾正孩子各種學習問題,卻無從下手。

為什麼國外進行快樂教育很成功,而到了中國,大多數的家庭卻是失敗的呢?

歸根結底是沒有真正理解快樂教育的含義。

他們是這樣認為快樂教育的:

孩子覺得練琴很累,不快樂,那就不練了。

孩子還小,不快樂怎麼能有個快樂童年呢?所以,還是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吧。

逼孩子一把,萬一心理出現什麼問題咋辦?

孩子覺得練琴很累,不快樂,那就不練了。

孩子還小,不快樂怎麼能有個快樂童年呢?所以,還是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吧。

逼孩子一把,萬一心理出現什麼問題咋辦?

他們陷入的誤區就在於:

認為孩子不喜歡就是不快樂,逼孩子就是快樂的對立面,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才是快樂教育的精髓。

但其實,真正的快樂應該是成就感帶來的,而不是偷懶的快樂。

也就是說,真正的快樂教育是讓孩子獲取成就感,體驗到自己努力後,終於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這種快樂才是快樂教育真正的精髓。

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往往缺乏判斷力和自控力。

他們的本能是畏難,即使是面對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也會因為一時的困難放棄。

要讓他們戰勝困難,獲得成就,僅僅靠他們自己遠遠不夠。

因此,無論是國內的傳統教育還是國外的快樂教育,其背後還是少不了父母來“逼”孩子一把。

4、

最後,說說那些被父母“逼過”的孩子。

我相信,他們長大之後終究會明白,自己多麼幸運。

他們一定會感謝父母當初的堅持。

記得有一期《嚮往的生活》,劉憲華拉小提琴,事後贏得了大家的贊賞。

楊穎問他,你小提琴是你爸媽逼著你學的嗎?

大華說“是啊,小時候不願意學,後來拿過一次獎就喜歡上了,還是非常感激他們的”。

多多已經成為了眾多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彈鋼琴、吉他、看英文原版書,電影配音,巴黎走秀等等。

每個人都只看到多多人前的各種自由,掌聲和鮮花,卻沒看到,她在別的夥伴玩耍時,在房間看書、練琴。

每一次的成功都是背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黃磊和孫莉背後可沒少監督她。

沒有誰的出色是天生的,即使是天才,那也是1%的天賦加99%的汗水,所以,關鍵時刻,還是得逼孩子一把。

總有一天,你和孩子都會發現,努力沒有白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