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寶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磨唧唧,沒有時間觀念,不好好吃飯,不想上學等。面對這些情況,相信每個媽媽最後能做的就是大吼一頓了,但是媽媽卻不知道寶寶的天性往往總是不自覺的和我們作對。
大人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弱小的孩子是沒有反抗能力的,只有接受、忍耐,最後把不反抗做為習慣,慢慢得變得膽小、軟弱。如果孩子性格本就內向,加上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裡,就很容易封閉自己。
在家長的吼叫中長大的孩子是嚴重缺乏安全感的,而這些缺失需要用一生去彌補的,他們缺乏信心,對人不信任,情緒不穩定易怒易崩潰,難以和別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對環境適應力差。將來進入幼兒園,融入新環境都有很大阻礙。
長期的用吼叫孩子的行為去解決問題,會讓孩子不自覺的就學會了用吼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甚至會比父母還凶,就會越來越難管,甚至還會記恨父母。
當家長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有的會不自覺得發洩在孩子身上。這些無用的吼叫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他們並不清楚自己錯在哪了,只能默默聽從大人的安排,養成"聽話乖巧"、"言聽計從"的習慣,而逐漸喪失自己的個性,自我創造力也逐漸喪失。
"吼叫"是一種無效的情緒發洩,除了表達我們難以掩飾的憤怒外,對事情的合理解決並沒有任何幫助。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咆哮怒吼,其實也會讓孩子也變得暴躁,而且越來越抵觸家長。
孩子是天性單純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我們只要掌握了寶寶的心理,事先進行交代,事後再進行說明,一定讓寶寶知道,吃完飯以後還可以玩會別的游戲;就算今天不玩了,以後有時間也可以再來。
如果孩子不願意聽你的,記住一定不要大吼大叫,一定要心平氣和的溝通,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不願意做某一件事時,千萬不要強硬的要求孩子一定要完成,媽媽更應該在心理上,生理上順應孩子的天性,引導孩子去做快樂正確的事情,也不至於讓媽媽感到帶孩子是一件很累的事。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最合適的教育方法,也並不是讓爸媽做到完全不吼叫,適當的挫折教育,可以讓孩子有一定的抗壓性,能更自信坦然得接受錯誤,以及建立良好的行為和價值觀。
但是有很多家長表示,想要和孩子平心靜氣的相處太難,彷彿天底下的孩子都是熊孩子一般,如此吼孩子便成了家庭教育的常態。但事實上,這種短期內看上去很有效,時間一長並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
為什麼有的孩子越吼越不聽話?
1."吼"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哪了
很多時候父母雖然靠"吼"制止了孩子的行為,但是卻沒有使孩子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因此當再一次遇到類似的狀況時,因為缺乏對錯誤行為的了解,孩子更加傾向於再一次做出錯誤的舉動。
2."吼"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長採用這種過激的教育方式時,孩子很容易因為承受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在產生另一種極端的心理狀態——逆反心理。當孩子逆反心理明顯時,孩子會為了反對父母而產生激烈的言行。
孩子越吼越不聽話,家長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只說簡單詞語,拒絕囉嗦
當時間已經很晚了,孩子的玩具還擺放得亂糟糟的。你不要上來就說:我都跟你們說多少遍了?玩具玩完了要收拾,你們也答應好了洗完澡就收拾,可是你們一直在瘋玩,我怎麼沒看出你們有收拾的意思?只需要簡單的描述:孩子們,玩具。他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孩子都特別討厭長篇大論,尤其對於低齡孩子來說,他們根本記不住復雜的一串話,長此以往,只能屏蔽你,對他們來說,話越短越容易記住,也越有效。
保持充足的耐心
家長只有保持足夠的耐心才能夠傾聽到孩子內心深處真實的表達。保持足夠的耐心有助於保持心情的穩定,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加理智。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時,父母冷靜理智的對待很重要,只有保證自己不情緒化才更加能夠看到孩子的真實所想,更加能夠找到最佳切入點。
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父母良好的態度才是孩子好的教育的開端。既然我們愛孩子,為什麼還要對他大吼大叫呢?相信我,改掉吼叫的毛病,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