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開始就是5月報稅季,很多民眾都已經準備好報稅資料,國稅局在門口也搭起棚架並設透明隔板,避免人群接觸,另外因應疫情,也鼓勵民眾用網路申報。根據新聞報導,政府公布了「7大減稅新制」,包含綜合所得稅的申報時間延長一個月,綜所稅、營所稅等也能延期一年或是分期3年。
除此之外,為了減輕長期照顧身心失能者的家庭負擔,在今年報稅項目中新增「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只要符合衛福部的相關條件,報稅時每人每年可減除12萬元的扣除額,台北國稅局審查二科股長呂桂守表示:「如果有使用長照2.0的話,可以檢附相關證明文件,一樣可以享受到每人每年12萬的扣除額。」
還有所謂的「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費用」,也從去年17.1萬提高至17.5萬元,據財政部的估計,約有5萬戶民眾將受惠。另外,在過去曾有名模林若亞提出修正方案的「薪資所得核實減除費用方案」,又被稱作名模條款,民眾可以選擇既有的20萬元薪資所得作為特別扣除額,或者「核實減除」,也就是以實際支出費用來做申報。
但「核實減除」此方式僅限於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及職業上工具支出,且減除金額上限是薪資收入的3%。最後還有像是政治捐獻支持度超過1%的政黨也能申請列舉扣除、同婚伴侶可合併申報,這可說是今年稅務改革的一大特點!
5月報稅季到!房屋稅常見Q&A,不懂看這邊常見問題1:房屋稅有哪些可以節稅的地方,其差異為何,是否會影響稅金很多?謝志明答:房屋稅的課徵屬地方稅,以高雄市的房屋稅為例,是依照「使用現況」來課徵,換句話說,只要現況為住家使用,則適用最低稅率1.2%,過去不少擁有多屋的屋主,即便房屋出租,仍是採1.2%稅率課稅,造成稅負不公。不過囤房稅上路後,房屋稅就改採「自用」與「非自用」,除自用住宅稅率為1.2%之外,其餘2戶以上稅率落在1.5%至3.6%。舉例來說,某甲位於高雄的1戶自住住宅房屋課稅現值為300萬元,則該戶房屋的房屋稅為300萬元乘以1.2%,為3.6萬元。不過第2戶以上就屬於非自住,稅率變為1.5~3.6%,因此房屋稅就會是4.5~10.8萬元。
常見問題2:自用與非自用住宅的房屋稅稅率差距是多少?登記自用住宅有沒有什麼不同?謝志明答:以自用住宅條件來說,房屋稅必須符合「無出租、營業,並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若屬於多屋族,則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持全台持有總計3戶內「自用」住宅,則也屬1.2%稅率範圍。
常見問題3:如果買中古屋時,房屋稅應該如何分攤計算?謝志明答:一般房屋買賣時,房屋稅的分攤都是以交屋為準,交屋前的房屋稅由賣方負責繳納,交屋後則由買方負擔,故買賣雙方可將房屋稅款除以12個月,所計算出雙方各需繳納的稅款是多少。若前任屋主將房屋登記為營業用,將適用3%的房屋稅率,在產權移轉給買方做非營業用途時,應注意是否要變更房屋使用用途,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今年所有行業都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家庭經濟受到波及,期盼政府這次的調整,能夠幫助民眾減輕負擔,一起撐過這次的難關和低潮。接著讓我們用愉快的心情,來聽聽這首【老鵝金曲改編】繳稅讓每個人都心碎(原曲:讓每個人都心碎/張惠妹)
「我知道我不用繳稅 低薪讓我安心入睡」
「基本月薪越看越難過,物價越看越悲傷」
「聽著聽著就落淚惹」
「唉……年薪領不到比扣除額高繳都不必繳,更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