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爺爺輩的得高血壓,長大了就聽到父母輩的得高血壓。如今,還未到父母的年紀卻得了父母輩的疾病。據統計,我國高血壓患者已經突破3億大關,而高血壓多見於中老年人身上,呈現出年輕化發展趨勢。

其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心慌心悸、耳鳴,早期甚至可能沒有癥狀。

但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引發心、腦血管和腎病變,嚴重的導致腦中風、心肌梗死和腎功能衰竭等高血壓併發症。

而一旦患者高血壓疾病,想徹底治癒並沒那麼簡單。

臨床上,控制血壓的方式多見服用降壓藥,並且是長期服用。

但相當多高血壓患者對降壓藥了解不夠,在服用降壓藥的過程中有一些不當做法,影響藥效發揮。

以下將細數4個可能導致降壓藥「壓不住」高血壓的有關因素,早知早好。

一、突然停藥

中途停服降壓藥不僅不能治癒高血壓,還可能將對身體造成傷害。許多人高血壓患者通過服藥控制血壓達標後,就停止服用降壓藥。但與其他疾病不同的是,高血壓一般難以徹底治癒,需要長期的藥物控制,一旦停藥,一方面血壓會反彈,急劇上升。

另一方面因為血壓的波動,可能對心、腦等器官損害嚴重,甚至可能引發腦卒中、心梗等。

因此,即使血壓達標,也徵求醫生建議,選擇何種停藥方式,切記不可自行停藥。

二、擅自換藥

擅自換藥是治療高血壓中的禁忌。有些高血壓患者擔心長期吃一種降壓藥會產生耐藥性,還有一些高血壓患者可能覺得藥效不顯,於是就擅自換藥吃。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血壓大幅波動,甚至危及生命的後果。

高血壓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影響療效的原因也有好多。比如有的降壓藥比較溫和,從服藥到血壓平穩一般要1至2周的時間,又或者藥物劑量不對產生的效果也不佳。

如果服用一段時間的降壓藥沒有起到降壓的效果,患者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更換藥物或增減劑量。但不能因為自我感覺療效不佳而擅自換藥,因為每個個體的情況不一,所以自作主張換藥是萬萬不可的。

三、藥不是吃得越多效果越好

降壓藥不是吃的越多降壓效果就越好,要對症下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很多患者認為降壓藥效果見效慢,想通過增加降壓藥劑量來達到一勞永逸效果。

但是,這樣不僅可能達不到良好的降壓效果,反而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血壓也不是降得越快越好,如果血壓下降得太多,反而會出現頭暈、心悸等不適癥狀,甚至導致重要器官出現不良併發症。

因此,高血壓患者不能自作主張的增加劑量和增加降壓藥的種類,一定要聽從醫囑。

四、藥不是越貴越好

降壓藥不是越貴越好,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一般人認為東西是越貴越好,藥也一樣,貴的藥比便宜的藥好,進口的藥比國產的藥好。

殊不知,這種想法是有多荒謬。

藥品的價格和效果不一定成正比,因為決定藥品價格的因素很多,而價格貴絕不一定意味著「降壓效果」好。所以不要盲目以藥的價格來判斷效果,一定要按照醫生的處方來選購。

控制血壓絕非只吃降壓藥這麼簡單

有些高血壓患者總認為「降壓藥」是控制血壓的唯一一張底牌,只要按時吃藥,飲食、作息等方方面面可以毫無顧忌。其實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再準確的服用降壓藥也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控制血壓。

而控制血壓不僅要遵醫囑,按時服用藥物,更需要結合合理的飲食結構,適當運動,規律睡眠等多方面。

如此才能在控壓上事半功倍,也能更好的規避高血壓併發症的出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