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要福慧雙修,如何正視福報與建立福報呢?經過一段時間的體悟後發現,福報需要從一點一滴的培養與積累,如此才能不斷增長福報,最終依據佛陀的教導達到福報的圓滿。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福報的建立亦要從方方面面加以逐漸積累,下面從知福、惜福、培福略談福報的建立。
知福
無論是觀待世俗一切事物還是學修佛法,都要先正視和感知福報的存在。有些人常說自己沒有福,不如別人那樣大富大貴有福報,其實這樣想就錯了。對於眾生來說,能遇到佛法就是最大的福報,唯有佛法能予眾生究竟的安樂,這是至極的福報。每念一聲佛號、每誦一遍佛經都是在種植無量無邊的福報種子,這是佛弟子們應該明確的。福報的存在是能被感知的,例如在參禪時所產生的身心愉悅就是一種安詳自在的福報現前,在念佛時製心一處無雜念身心俱得輕安也是種福報,佛教在世間傳播使社會和諧國泰民安也是種福報。不能把福報理解為一定是有形體的。
從世間法上來看,錦衣玉食也是福報的一種,但從修學佛法上來說,不應過度執著物質上的福報,更應該注重積累福報做為助道資糧。隻有時常看看所擁有的,不要總是想著你所沒有的,這樣才能發現原來自己是多麼的有福報。生活之中亦是如此,對於能滿足生活所需,身體康健、家庭合樂、有合適的環境去熏修佛法,這些都是最大的福報,簡樸的生活觀念最利於修行佛法和長養道德。再具體點還有能自由自在的呼吸空氣,閑暇之餘坐在椅子上曬曬太陽,在安靜的房間里誦經拜佛等等,這些都不得不認為是福報的具體體現。
生活之中亦要培養知福的心態,俗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無論遇到順境還是逆緣,都要把它看做是在曆練心智的過程,無論什麼事情都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不能僅看到消極的一面。若能把生活之中的每件事都用樂觀的心態來看待,同時又能積極妥善的進行處理,再糟糕的事情也會迎刃而解,我想這也算做是種福報吧!
有位朋友常抱怨自己命苦。我就開導他:你的家庭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無非隻是工作辛苦了一點而已,但也還算順遂,況且每個人的工作也都不輕鬆。你們全家人都身體健康無疾病、父母健在、小孩子聰明乖巧,這些難道還算命苦嗎?
我覺得培養知福的心態用“白紙黑點”這個比喻比較妥當,福報就像是一張白紙,坎坷就像是白紙上的一滴黑墨,我們要見到的是白紙,而不能總是盯著那一點黑墨,這樣就會發掘你的生活與修行中的福報了。
惜福
當認知了福報以後就要惜福,不然就會把福報都折損掉了。惜福無非就是珍惜現有的福報,並且進一步的積累福報,使福報增長。
惜福是一種生活態度,例如儉樸的生活習慣,對於衣服、生活用品及所擁有的一切都要懂得愛護與感恩,這樣福報才能長久,若一味不加顧及的不知節儉,很快就會一無所有。福報不僅是物質上的,也包括出世間的。在學佛方面,惜福要做到善護口業不搬弄事非,對待一切眾生都力所能及的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進行不求回報的幫助。
惜福在生活與修行上時時處處都可以行持,隻要朝著善的方向努力即是惜福,不損人利己即是惜福,不搬弄事非即是惜福,不自私自利即是惜福,對他人寬容大度即是惜福,懂得感恩他人即是惜福,依教奉行弘揚佛法即是惜福。惜福才能培德,厚德才能載物,一個有德行的人無論在修行上還是在事業上,都一定會有所成就的。
福報是修行的資糧,在學佛過程中需要福報的助道,這樣在修行上才易於進步,若修持佛法過程中總是福報不夠困難障礙重重,就一定會產生很大的負面作用,這點是非常明確的。過去師父常教導我,要珍惜福報,同時也要培養福報,不能做一個不知感恩惜福的人。師父還說惜福不僅是要珍惜自己的福報,也要傳播善法給他人,讓每個人都護持好自己的福報,並使之增長。
培福
培福即是在知福與惜福的基礎上進一步種植福田,使之增長。培福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例如禮敬三寶、奉侍師長、行六度萬行、諷誦經典、建造塔寺、印經放生等等,當然最有意義的莫過於依教奉行,認真學修佛法,隻有在佛法的學修上有了進步才是培植福報的真正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會利用閑暇時間到寺院幫助出家師父灑掃庭院,到寺院齋堂發心做一些雜務或搬運工作,並且供養出家法師衣食;平時依止佛陀的教法樹立自己的人生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