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提到出門去玩,有65%的人第一反應是先給手機充電,而剩下的35%則是先去看看手機的電量還剩多少。
也有人說,如果票選每天必做的幾件事的話,吃飯、睡覺、給手機充電,肯定高票當選。
可關於充電的一些小常識,你都知道多少呢?
快充
我們平時經常說的快充,比較常見的,有兩種實現途徑:提高充電電壓、或者,提高充電電流。
舉個栗子,當然實際上要比這個栗子複雜很多。
如下圖所示,把上面瓶子假設為充電頭,裡面的水假設為電,下面的瓶子假設為手機電池。現在需要把上面瓶子裡的水,充到下面瓶子裡面去。傳統的做法是在上面瓶子的瓶蓋扎一個洞,下面同樣位置的瓶蓋也扎一個洞,然後讓水一滴一滴的流進去。
為了提高速度,對上面的瓶子施加壓力,水滴的速度就會加快,這就是提高充電電壓實現快充的根本原理。另外一種就是,在瓶蓋上扎兩個洞,同時可以滴兩滴水下去,滴水的量就增加了,這就是提高充電電流實現快充的根本原理。
要實現快充,除了手機要支持之外,還需要配合原裝的充電器和充電線使用。一個是因為在插上充電插頭那一刻,手機會和充電器進行通信,確認充電器、充電線、手機都滿足快充的協議,才會開始進行快充。另一個,部分老舊的充電線材,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為1A,遠不達快充標準。
傳說的記憶效應
大肥彬從小就聽大人說,手機買回來後,第一次使用要先放完電,然後再充電,充滿之後還要持續充12個小時,這樣子手機電池才不會因為記憶效應而導致容量變低。後來,大肥彬上大學之後,這個說法已經以訛傳訛成了,要連續重複三次上面這個過程,以抵抗電池的記憶效應。
經過反覆查閱資料,大肥彬可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手機鋰電池沒有記憶效應!而且,電池過度放電,或者過度充電反而會傷到電池。當然,現在的智能機都會通過電源管理系統去避免電池過放、過充的情況。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隨用隨沖,手機電量保持在30%-80%狀態是最理想的。另外,充電時最好不玩手機,也不把手機放在床上這些不易散熱的地方,儘量減少手機充電發熱。如果打算讓手機長時間閒置,應先充電到70%左右保存,並不定期給電池充電。
智能充電模式
部分華為手機上,在設置 > 電池 > 更多電池設置下,現在還新增了一個「智能充電模式」的功能,能在充電時,對你的手機電池進行保護。
其工作原理是,當你長時間插著充電器充電時,系統內置AI就會學習手機的充電習慣,同時讀取你手機的鬧鐘、時區等信息,智能管理你手機的充電狀態。
比如,睡前,當你把充電器插上手機後就呼呼大睡了,獨留手機在枕邊默默充電。如果你打開了「智能充電模式」的話,手機半夜充電到80%左右時,就會暫停充電。直到你起床前一段時間,才恢復充電,確保你睡醒的那一刻,手機電量為100%。這樣做可以避免電池長時間處於滿充電量狀態,既安全,又能延長電池壽命。
當然,如果白天觸發智能充電保護時,會有彈框提醒,你點一下 「繼續/恢復充電」選項,就會像平常一樣,電量噔噔噔的往上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