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Ryzen 5000 的發布,AM4 CPU 插槽的壽命進入了倒計時,Ryzen 6000 和全新底座要等到明年才能見面了,也就是說從今年 3 月開始,AMD 方面將不會有新的晶片組上市,也就是說,對於 AMD 將會有至少七個月的空窗期。
當然 AMD 閒著是可以,畢竟 CPU 還缺貨,隔壁還在不爭氣的打磨 14nm,自然是躺著賺錢,不過板廠肯定會在這段時間內好好利用 AMD 這波勢頭來賣更多的主板,自然新品是少不了了,技嘉就是其中之一,對自家 B550M 小雕 Pro 來了一波升級,發布了 B550M 小雕 PRO-P,今天就來一起看看它的表現。
外觀展示

▲這張主板在外觀方面倒是沒有太大的改變,基本保持了和小雕 Pro 一樣的外觀。

▲整張主板最吸引我眼球的地方自然還是這碩大的散熱塊,散熱塊附近的電感排列也有了改變,看來升級就在這裡了。

▲這張主板一共四根內存插槽,雙開口設計,最大支持 128G 容量,支持 ECC 模式,QVL 最大支持 4700MHz。

▲在內存槽的正上方有 12V RGB、5V ARGB 各一組。

▲CPU 供電輸入為 8pin。

▲IO 接口從左至右依次為 4 x USB 2.0、HDMI 2.1、DP 1.4、WiFi 6E 天線接口、2 x USB 3.2 Gen1 5G、Q-Flash 按鈕、2 x USB 3.2 Gen1 5G、2.5G 網口、1 x USB 3.2 Gen2 10G、1 x USB 3.2 Gen2 10G Typc-C、5+1 音頻輸入輸出。

▲這張主板共計提供了兩個 M.2 接口和三條速率不同的 PCIe 插槽。
M.2_1 實際速度為 PCIe 4.0 x4,支持 2242/2260/2280/22110 規格的 PCIe/SATA SSD,直連 CPU,當使用帶有核顯的 APU 時,這個插槽將會被降速至 PCIe 3.0。
PCIe_1 實際速度為 PCIe 4.0 x16,直連 CPU,當使用帶有核顯的 APU 時,這個插槽將會降速至 PCIe 3.0 x16。
PCIe_2 實際速度為 PCIe 3.0 x1,由 PCH 拓展。
M.2_2 實際速度為 PCIe 3.0 x4,支持 2242/2260/2280 規格的 PCIe/SATA SSD,由 PCH 拓展。
PCIe_3 實際速度為 PCIe 3.0 x4,由 PCH 拓展。
和小雕 Pro 有一樣的問題,當使用超過雙槽的顯卡時,下面兩條 PCIe 插槽將會被擋住。

▲在 PCH 散熱塊上印有 AORUS 的標誌性 Logo,得益於 B550 的低發熱,所以散熱塊的體積也不那麼重要了。

▲在晶片組側面有四個 SATA 口用於接駁傳統 2.5/3.5 硬碟。

▲晶片組正下方提供了一組 USB 3.2 Gen1 5G 插針,最多可拓展兩個前置 USB 3.2 Gen1 5G。

▲左側還有兩組前置 USB 2.0 插針,可以拓展四個前置 USB 2.0 接口,不過目前這個插針的主要作用還是接入一些內置 USB 設備,某些一體式水冷等等

▲再往左一點能看見一個失傳已久的 COM 插針,可以通過特殊的線材轉換出一個 COM 口,用於接駁一些老的串口設備。

▲COM 附近還有 12V RGB、5V ARGB 各一組,算上內存附近的兩組,這款主板一共提供了 5V、12V 各兩組 RGB 插針,用這塊主板也能輕易搭建起不錯的機箱 RGB 效果。
供電分析

▲首先來看供電,單純數電感而言,電感的數量反而不如小雕 Pro,不過單顆 MOS 的素質也一樣很重要,所以不要急著下結論,我們慢慢來看。

▲CPU 供電部分的 PWM,型號為 RAA229004,來自 Renesas(瑞薩)。

▲Core MOS 來自 Vishay(威世)的 SIC641A,這是一顆 Dr.MOS,單相最高支持 55A 的電流,共計 10 顆,MOS 級並聯設計。

▲SOC/GT MOS 同樣來自 Vishay 的 SIC641A,雖然純 SOC 的供電需求並不大,幾乎一相就能搞定,但是 Ryzen APU 中的核顯供電同樣來自 SOC,使用 APU 時 SOC 的功耗就大幅度增加,所以需要兩相供電來分攤工作。

▲內存 PWM 為 RT8120D,來自 Richtek(立錡),定位入門級,工作頻率僅有 300kHz,SOP-8 的封裝也是不多見了。
內存 MOS 為上下橋設計,一上兩下,上下橋一致,絲印均為 4C10NYEMJ70,實際型號為 NTMFS4C10N,來自 ON Semiconductor(安森美),最大電流為 46A。

▲主板整體供電如圖,簡單總結一下。
主 PWM 控制 CPU Core(核心)、SOC/GT(片上系統,核顯),型號為 Renesas 的 RAA229004。
Core MOS 來自 Vishay 的 SIC641A 55A,10 相 MOS 級並聯,共計 550A。
SOC/GT MOS 來自 Vishay 的 SIC641A 55A,兩相直出,共計 110A。
所以真實供電為 5x2+2(Vcore+SOC/GT),共計 12 相。
RAM(內存)PWM 為 RT8120D,MOS 為上下橋設計,一上兩下,上下橋均來自 ON Semiconductor 的 NVTFS4C10N 46A ,一相直出。
這套供電根據直面數據來看,帶動 5950X 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理論最大功耗大約在 280W 左右,不過具體還需要看板層的用料和 MOS 散熱情況。
其餘 IC

▲來自 MXIC(旺宏)的 MX25U25673G,這顆是 BIOS ROM,用於存儲 UEFI、AGESA 模塊,主板開機的重要晶片,單顆大小為 256Mb(32MB)。

▲來自 ITE (聯陽半導體)的 5702XQN128,這是一顆 ARM 處理器,用於在沒有 CPU 的情況下刷寫 BIOS。

▲來自 Realtek(瑞昱)的 ALC1200,是一顆爛大街的中端集成音效卡。

▲來自 Realtek 的 RTL8125BG,螃蟹家新款 2.5G MAC PHY 二合一網卡,在遊戲體驗上做了優化。

▲來自 ITE 的 IT8688E,這是一顆 Super IO,用於監控主板上各個硬體的溫度、轉速、電壓等。

▲來自 Realtek 的 RTS5441,這是一個 USB 切換器,以便實現後置的 USB Type-C 口正反盲插。
剩餘配件

▲CPU 左側的散熱塊,體積非常巨大,而且在外形設計上也留有大大小小的鰭片,光看上去就有散熱非常好的感覺。

▲CPU 上側的散熱塊,體積就沒有左側的那麼誇張了,畢竟它下面的 MOS 只有四顆。

▲M.2 散熱片,背面留有全長的導熱墊,足以讓你的 SSD 火力全開了。
上機測試

▲首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我使用的測試平台。

▲為了完全榨乾這張主板的供電,所以 CPU 自然也要當今最強桌面級處理器,來自同陣營的 AMD Ryzen 9 5950X,在本次測試中將超頻至 1.3V 4.6G,特意調整較高的電壓來模擬一些體質較差的 CPU。

▲散熱器來自超頻三的巨浪 360 Pro。

▲冷排採用了 12 條水道,輔以無橡膠分流片的設計,能有效降低水流阻力,更快的將熱量帶走。

▲冷頭採用了三相電機+石墨軸承的設計,在高速旋轉的同時依舊可以保持較低的噪音,兼顧了散熱和低噪。
RGB 在冷頭部位也沒有缺席,在主板沒有 RGB 燈控的情況下,這顆冷頭可以通過內置的 RGB 控制器實現彩虹的燈效,僅需要接入電源線即可,燈效同步也可以與台系四大板廠聯動(華妖技微)。

▲標配三把九翼純白 RGB 風扇,最大風量可達 65.4 CFM,RGB 和冷頭一致,可以使用風扇內置的 RGB 控制器實現彩虹燈效。

▲本次測試的亮機卡,技嘉 RX 6800XT GAMING OC 魔鷹。

▲內存來自 ZADAK 的 SPARK DDR4 3600 8Gx2。

▲我使用的這兩條的規格為 XMP 3600 C17-19-19-39,屬於那種延遲中規中矩的 3600 頻率的條子。

▲它頂部的金屬特別像是皇冠,搭配獨家設計的五段式超廣角 RGB 燈效讓它無時無刻散發出王者的氣息,當然插滿食用更加。

▲測試 SSD 為大華 C900 ,這款 SSD 性價比非常不錯,TLC 顆粒,緩內速度寫入也能達到 1800MB/s,綜合價格來看是一個不錯的大碗肉。

▲電源則是安鈦克的 HCG-X1000,提供長達十年的換新服務,十年換新和十年保的意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相比於自家的 HCG 系列,HCG-X 能夠提供更好的電氣性能,提高電腦穩定性。大一號的風扇可以進一步的降低風量,減少風扇轉速帶來的噪音。

▲土豪金磨砂配色成為我購買它的最大理由,雖說沒有性能提升,但是讓你的電腦檔次更高。


▲琳琅滿目的輸出口,單路 12V 的功率可達 996W,整體最高功率可達 1000W,輔以 80 PLUS 金牌認證,可謂是高端必選之一。

▲測試機架來自酷冷至尊的 Master Frame 700。

▲這貨的中文名字我準備叫它變形金剛,因為它可不是單純的測試架,它可以在機箱模式和測試機架模式來回切換。它同時還提供了 VESA 孔位,可以使用延長臂將顯示器固定在機箱上,一箱三用,非常的炫酷。

▲除了常見的 ATX、MATX、ITX、SSI-EEB(E-ATX)以外,還兼容了伺服器領域常見的 SSI-CEB,兼容性還是不錯的。

▲本次測試的環境在 18 度的空調房中測試,僅在主板左側安裝了 AIO 一體水冷,無其他輔助散熱,首先我們使用 AIDA64 勾選 FPU 進行燒機 20 分鐘,此時的 CPU 功耗為 239.01W,CPU 溫度 102 度,供電溫度 88 度,燒機全過程無任何降頻情況。

▲在燒機 20 分鐘後,左側 MOS 散熱塊為 71.5 度,上側散熱塊為 70 度,圖上的兩個最熱點為主板 PCB,直接飆到了 110+。
綜合上述測試數據來看,這款主板的供電基本上能抗 210W 左右的 CPU,5950X PBO 可以說是輕鬆勝任,對於某些需要高強度滿負荷的用戶而言,只要構建良好的機箱散熱基本上也沒有問題。
總結
建議搭配 CPU:5900X 超頻,5950X PBO。
相較 B550M 小雕 Pro 來看,MOS 升級為 Dr.mos 55A,網卡從原本的 1G Lan 升級為 2.5G Lan,但是價格上卻只貴了 40 塊,這點差價可以說是不痛不癢了,完全可以用小雕 Pro-P 來代替小雕 Pro(小雕 Pro 用戶慘遭背刺)。
如果你正好有裝機需求,同時又正好買到了心儀的顯卡,那麼這張板子值得你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