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Fanny 責編:Jeing&kiki 審核:李雲


雖然科普過一萬遍了,但不會還有人不知道防曬的重要性吧?畢竟紫外線可是被稱為皮膚的「頭號殺手」!

長期暴露於陽光下卻沒做好防曬,會導致皮膚被曬黑、曬傷、曬老,甚至誘發皮膚癌(驚嚇.jpg)。

而做好防曬就是yyds(永遠的神),可以防止皮膚變黑曬傷、延緩光老化,還能預防長期暴露於紫外線而誘發形成的粉刺,對於減少炎症後色素沉著(比如痘印)也有一定的幫助。陰天雪天人間四月天,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紫外線指數只要≥3,出門就需要防曬。


都知道防曬很重要,那麼補塗防曬大家做到了嗎?網上曾經有這樣的說法「防曬霜不補塗,相當於之前白塗了」,是有些誇張,不過補塗防曬確實很有必要。

一是有些人在最開始塗抹時就沒有塗夠量或者塗均勻,二是塗抹防曬霜後會受到水、汗液、毛巾衣物等影響,防曬霜的防曬效力也會減弱(尤其是不防水的防曬霜)。

研究驗證,及時充分補塗防曬霜的皮膚暴露量,會比只塗抹一次防曬霜的皮膚暴露量少2-3倍[1] 。


防曬霜應該塗夠多少量?


正常人在臉部塗抹防曬霜,一般需要一元硬幣的用量(2mg/cm²),一角硬幣的量自然是不夠的,不過這也因人(臉)而異,臉大可以塗多一點,臉小可以塗少一點。


需要多久補塗一次?


不少公共衛生機構建議每隔2-3個小時補塗一次防曬霜,而2001年一項研究給出的建議是:

在暴露於陽光下15-30分鐘之前,就要將防曬霜塗抹在臉上身上;在開始暴曬15-30分鐘之後,就要補塗防曬霜。研究表明「在20分鐘後補塗不太可能出現曬傷,但等到2小時後補塗可能會造成輕微的皮膚紅斑」[1]。




哪些情況需要/不需要補塗?


長時間在戶外

長期在戶外活動需要補塗防曬霜。在劇烈出汗或者是游泳運動、毛巾擦拭摩擦後,也要進一步補塗防曬,儘量選擇防水效果好的防曬霜。


早晚通勤

只是早晚通勤,那麼在室外時還需要防曬和補塗嗎?防曬當然是做得越密越好,但主要還是看日照程度,日照較弱的話可以用打傘戴帽等硬防曬代替,較強的話儘量同時做好硬防曬和軟防曬以及補塗。




天天待在室內

長期坐在室內不靠窗的位置上工作和學習,那麼一般不需要塗防曬以及補塗防曬。


如何補塗防曬霜?


化妝/不化妝時如何補塗?

素顏可以直接補塗,或者用濕巾紙簡單清潔臉部後再補塗。

帶妝情況下,如果妝前塗抹的是物理防曬霜或者是物化結合防曬霜,並且出汗量也較少,那麼可以適當延長時間再補塗,在方便的時候再清潔皮膚——補塗防曬——補妝。




但如果妝前使用的是純化學防曬霜,化學防曬劑曬到太陽後會被分解,導致功能失效,所以最好還是及時補塗,補塗步驟同上。


能用防曬氣墊/粉餅/噴霧代替嗎?

如果不方便補塗防曬霜,也可以選擇帶有防曬值的補塗產品,比如防曬氣墊、防曬粉餅、防曬噴霧等等。不過,這類產品雖然具有一定防曬能力,但是不能完全替代遮擋防曬(硬防曬)和單純塗抹防曬霜。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使用防曬噴霧很方便很清爽,但最好不要把防曬噴霧直接噴到臉上,因為可能對眼睛和鼻腔粘膜有刺激性。




防曬噴霧一般用於身體部位的防曬和補塗,要反覆噴到液體能流動下來再均勻塗抹形成一層膜,才能達到吸收紫外線的效果。若實在需要用在面部,可以先噴在手上,再塗抹到臉上。


防曬小建議


選對適合的防曬霜

有需要的可以選擇相對持久防水的防曬霜,一般可以通過產品外包裝得知產品是否防水。

有防水說明的產品首先需要通過防水性能測定,其次包裝上要標註洗浴前&洗浴後的SPF值,或者標註洗浴後的SPF值,不得只標註洗浴前的SPF值。




根據場景選擇防曬指數適宜的防曬霜。日常通勤用SPF15+的防曬霜就夠了,一般的戶外活動可以用SPF30+的防曬霜,如果是去高原雪山等紫外線強烈地區,就需要用到SPF50+的防曬霜。


參考防曬ABC原則


● Avoid(避免被曬)

外出時儘量不直接暴露於陽光下,可以走在樹陰底下或房屋下面。

● Block(硬防曬)

可以選擇長袖長褲、防曬傘、防曬帽、墨鏡等,口罩(尤其是防曬口罩)也有一定的防曬力度。




● Cream(軟防曬)

沒有任何一款防曬霜能100%阻擋紫外線,防曬霜只塗一次也沒法保持最佳防曬效果。所以有條件的就多補塗幾次防曬霜,硬防曬和軟防曬同時結合,才可能達到最佳的防曬效果。


〔參考文獻〕

[1]Diffey BL. When should sunscreen be reapplied? J Am Acad Dermatol. 2001 Dec;45(6):882-5.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於2021年04月12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封面設計:blurrr

部分圖源: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