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內卷」的颶風颳到了造車的場域——造車似乎不再是選擇,而成了「不做就會落伍」的事。「有一大群朋友拼了命地勸我造車,我說你們為什麼覺得我能造成車?他們說你想一想,你們的同行都在做車,假如你們不做的話,你們會不會落伍?」在3月底的新品發布會上,雷軍宣布要押上所有戰績和榮譽為小米汽車而戰,語調頗為激昂。至此,包括百度、滴滴及小米等在內,越來越多網際網路科技巨頭主動捲入造車競賽,與傳統車企及新勢力開始過招,新的賽季開始了。
這一次,會有新的打法嗎?誰能搶到制勝點?
「三劍客」闖過生死考
科技巨頭衝上牌桌
造車,被雷軍稱為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為此不惜未來10年投進100億美元,並直言自己「虧得起」;此前,滴滴也被曝已啟動造車項目,其團隊正從各大車廠挖人;至於下場更早的BAT,近期同樣動作不斷:百度與吉利合資造車,騰訊牽手恆大汽車,阿里選擇上汽……造車圈一時間頗有「諸神大戰」的架勢。
當然,也有科技巨頭選擇與風口保持距離。頻頻被傳出造車的華為,便多次澄清不會親自造車,而是將作為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部件提供商,協助企業造車。華為的觀望不無道理:一方面,其手機業務面臨諸多壓力和變數,「活下去」是首要目標;另一方面,即使對「不差錢」的科技巨頭來說,這條賽道的門檻也絕不算低,造車底蘊的積累並非一日之功。對此,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有過估算:「任何一個新的科技企業想要進入智能車領域,從組建團隊到市場調研,到立項、到正式研發、到實驗、到生產、到工廠製造再到交付市場,做出一款比較好的產品,比較理性的看是需要三年時間。」
短期內,新一輪造車大戰的賽點或許不會到來,但就目前來看,科技巨頭的入場勢必會加劇造車的內卷化,尤其是對於剛剛闖過生死關的新勢力「三劍客」而言,它們將面臨更強勁的對手。據其日前披露的2020年報,去年蔚來、小鵬及理想的營收均增幅明顯,但無一實現扭虧為盈,蔚來虧損53億元(人民幣,下同),小鵬虧損27億元,理想虧損1.52億元,且目前僅有一款量產車型。新勢力們的現金儲備還能燒多久、何時才能盈利,都是高懸在其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基於此,造車戰局中不容忽視的另一方陣——傳統車企的一舉一動格外引人注目。經過前期的摸索與轉型,2021年,傳統造車龍頭的新能源板塊開始邁入發力期,一汽-大眾奧迪便提出要「all in e-tron」,對電動化攻勢持續加碼。
據悉,在本次上海車展期間,一汽-大眾奧迪全球首發的重磅C級純電動概念車、剛剛上市的國內首個豪華純電C級SUV家族奧迪e-tron和奧迪e-tron Sportback,以及奧迪高性能純電旗艦轎跑e-tron GT和RS e-tron GT等純電動家族產品將悉數亮相,基於用戶全生命周期,將燃油車時代的豪華資產用電實現全面進化——正如一汽-大眾奧迪所強調的,「不是豪華車的電動時代,而是電動時代的豪華車」。
從產品、服務到乃至整體出行方式的全面電動化,這一系統工程龐大且複雜。一汽-大眾奧迪選擇all in,其他參賽者也將不遺餘力,若能更快完成布局,在新的交鋒中便多一分勝算。關鍵的是,這場硬仗該怎麼打?誰能搶先找到最核心的制勝點?
格局競賽進行時
戰略規劃無法簡單「抄作業」
市場格局的風吹草動,直接左右著各路兵馬的戰略取捨。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並不平靜。從中汽協公布的最新數據來看,增長空間依然巨大。3月份,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6萬輛和2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倍和2.4倍,刷新了當月歷史產銷記錄。
政策的紅利效應也持續發力。今年兩會,「碳中和」被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提出要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注入強心劑。
不過,晶片短缺、原材料成本上漲等隱憂也逐漸浮現。「近期出現的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將明顯增加製造業企業的成本壓力,晶片等零部件供應緊張問題仍將持續影響企業生產節奏,預計二季度影響幅度大於一季度,因此,仍需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近日提醒道。
外界環境詭譎多變,玩家自身的內在發展戰略是否清晰、方向是否精準,將從根本上影響業績的可持續性。一汽-大眾奧迪的「all in e-tron」戰略,能否經受考驗?
據一汽-大眾奧迪透露,「all in e-tron」將是2.0階段所有奧迪車型的進化方向。具體拆解來看,這一戰略以體系支撐為開端,以技術儲備為基石,聚焦用戶體驗,以用戶為中心進行產品布局。
以其智慧數字製造體系為例,未來五年,奧迪品牌的整體投資將超過350億歐元,據悉,僅一汽-大眾長春電池工廠,投資就超過7億元。到2025年,新能源車型將占一汽-大眾總產量的25%,奧迪品牌將提供超過20款純電動車型,10款PHEV車型,電動車型銷量將占整體品牌銷量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四大電動化平台、四大電氣化科技等構成了奧迪品牌強大的技術儲備優勢,進一步鞏固著市場護城河;購車免徵購置稅、無憂充電、無憂出行等等,則從多維度實現用戶體驗的提升,最終實現「環環相扣,步進未來」。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戰略思路的建構與落地,均與企業自身的造車底蘊息息相關,也因而無法被輕易「抄作業」。從這一視角來看,在這場新造車大賽中,一汽-大眾奧迪擁有難以被複製的競爭優勢。對於處在爬坡過坎階段的整個行業來說,這尤其重要。畢竟,只有以高質量、高格局的戰略規劃為基礎,技術、資金及人才等其他賽道的比拼才有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