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第三季,往往要上演「基本工資」是否調整的勞資大戰,不過今年情形複雜,因為兩大指標經濟成長率、消費者物價指數都走揚,理應該調漲、但部分內需產業受疫情衝擊嚴重,調與不調都為難,也再度引發是否該將月薪、時薪脫鉤調整的討論。
餐飲業者:「我們使用的是五花肉搭配鳥蛋,使用紅麴搭配下去做紅燒。」
紅糟控肉和鳥蛋的組合,搭配高麗菜苗、魚汁嫩蛋、馬鈴薯燒雞,四菜一湯外帶家常菜,這是原本以上海菜為主的餐廳,因應疫情做出的調整。
創意中菜餐廳營運經理Rossie:「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還是以店裡面的制式的菜單為主、然後去做折扣,但是考量到並不是全年齡層都適合(原菜色)的口味,或者是說它可能外帶到家裡面,口感上面不是那麼的好。在(外帶)菜色上也會是以比較家常菜,比較耐吃的為主。」
菜色的設計上,要著重能夠耐運送,餐盤選擇可以直接微波加熱的材質,從疫情爆發時只剩不到一成生意,現在還勉強靠外帶外送維持三成業績,但前景未明,負擔依然吃緊。
記者李頂立:「像我現在來到的這家餐廳,你看到的這些華麗精緻的桌椅,雖然暫時用不到,不過為了要維持門面,還是要繼續的保養清潔,更不用論還有人力、管銷、租金等等相關的成本,而且除了這些之外,今年還面臨一個大考驗,就是基本工資到底會不會漲。」
每年第三季,勞動部都會進行基本工資審議,若有調整隔年實施。不過今年可謂最為難的一年,因為兩大參考指標,「經濟成長率」和「消費者物價指數」都走揚,但產業景氣卻是兩樣情。
創意中菜餐廳營運經理Rossie:「我們可以理解民生的一些必需品什麼的都開始在漲價,所以對於基本薪資也會一直不斷地調漲,但老實講其實在這波疫情下面,像我們餐飲的產業來講真的,不管是人事的成本也好或者是食材、甚至我們還有管銷的成本,會花費越來越多。」
這一波疫情以來,餐飲、住宿、實體零售等產業受創很深,復甦需要時間,成本增加勢必更加吃力;但證券、銀行、到科技業、出口導向的製造業等業別仍維持榮景,調與不調都為難。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學系副教授辛炳隆:「如果單就經濟成長率大概是5%,但內需服務業的經濟成長搞不好是負成長,如果在這樣的情況底下,那你要它分享經濟成長果實,用5%來分享,大概對它來講是有一點無法承受。」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那我們看到四月份五月份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超過2%,六月份的CPI也接近2%,所以我們認為應該要調漲基本工資,因為如果CPI上揚沒有調整基本工資的話,那等於是勞工買東西變貴,也就是變相的減薪。」
外傳也不排除朝向時薪、月薪脫鉤方向思考,景氣好的產業,適用月薪者多,繼續調升;而受疫情衝擊的服務業,適用時薪較多,斟酌少調。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學系副教授辛炳隆:「如果你要按業別,去做行業別的基本工資(調整),那行業別怎麼去區別去切割就會產生很大的爭議,所以在這種情況底下,如果還是要考慮到業別的差異,那在既有的機制底下,我覺得月薪跟時薪的調幅不一樣是一種考慮,但是並不表示說那些服務業很不景氣,所以我們時薪就不調整隻調月薪,我想大概不能這樣子。」
距離上一次基本工資凍漲,已經是金融海嘯時期,接下來2011~2021年連續11年調漲,今年雖然也是朝調升的方向思考,但怎麼調還有變數。考量疫情因素,審議會議延到9月,能預見勞資政學還有一番激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