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查房的時候,有個病人跟我他最近在瀏覽網頁的時候,看到有一些“專家”提到“老年人喝牛奶與不喝牛奶差別很大”。這個病人看到這個觀點以後就比較疑惑,因為他潛意識裡認為牛奶是比較稀的,所以就問了我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

其實,現實生活中,不少老年人認為喝牛奶和喝白開水沒有多大區別,其實並非如此。為了讓大家對牛奶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今天醫者良言就好好跟您聊一聊牛奶的那些事!

1.老年人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的情況,而且還更容易發生骨折:

摔倒

之前我有一個親戚,他家裡條件不怎麼好,因此也幾乎不喝牛奶。有一年冬天下雪,他出門幹活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當時就感覺髖關節疼痛明顯。於是就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發現髖關節骨折,而且還有明顯的骨質疏鬆。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什麼是骨質疏鬆,這裡我來解釋一下。我們的骨頭的主要組成成分就是鈣質,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骨質會有一定程度的丟失。與此同時,到了一定年齡以後,調節鈣代謝的激素的分泌量就會出現異常,而且老年人的消化能力也會減弱、運動量也會減少,這樣的話就容易出現鈣質丟失的情況。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發生骨質疏鬆的骨頭就和腐朽的木頭差不多,木頭腐朽得越厲害就越不結實,骨質疏鬆也是如此。骨質疏鬆厲害的老年人可能在稍微干點體力活或者輕微外傷的時候,就會發生骨折。

臥床

大家不要小看骨折,它雖然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可能就是致命的。不得不說,老年人的癒合能力是比較差的,他們發生骨折後,癒合得很慢或者壓根就不癒合。由於骨折後難以做到一動不動,骨折可能稍微長好一些又因為活動而斷開。這樣的話,老年人的活動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活動量不足,會使得身體變得更差,而且還會增加墜積性肺炎、肺栓塞等疾病的風險,這樣的話肯定會影響壽命的。

2.老人經常喝牛奶與不喝牛奶差別大嗎?

牛奶中鈣的含量相對還是比較高的,根據權威的數據,100ml的牛奶中含有的鈣能達到110mg。每天喝250ml的純牛奶,就能滿足人體對鈣的需求。因此,如果老年人經常喝牛奶,那就可以起到預防骨質疏鬆的作用。

另外,牛奶不僅僅含鈣量高,而且還容易被人吸收。牛奶中含有的鈣主要是一種脂溶性鈣, 而且裡面含有酪氨酸、維生素D以及氨基酸都能幫助人體吸收。

之前,有人曾經做過調查,發現每天喝300ml的純牛奶和從來不喝純牛奶的人相比,椎體和髖骨的骨密度要高6.5%左右。

不過需要注意一點,如果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骨質疏鬆,單純依靠喝牛奶是不行的。還需要注意堅持運動、多曬太陽、適當增加綠色蔬菜和優質蛋白的攝入。

對於老年人來說,應該選擇有氧運動,比如散步、快走、慢跑等,在這些有氧運動中,應該首選散步。這是因為散步比較安全,而且還容易堅持。每天應該運動30分鐘左右,每週運動的次數不低於5次。盡量不要進行晨練,因為早晨的氣溫低,人體為了減少散熱就會收縮血管,造成血壓快速升高,可能會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如果室外的天氣比較寒冷,那就應該進行室內運動。

曬太陽

大家可能覺得曬太陽比較簡單,其實這裡面也有一些注意事項。曬太陽的時間可以選擇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左右。在春天和秋天可以每天曬25分鐘左右,夏天曬7分鐘左右,冬天曬40分鐘左右。在曬太陽的時候,注意不能隔著玻璃,最好是選擇室外。

綜合以上,經常喝牛奶與不喝牛奶的差別大不大是不太好說的。因為雖然喝牛奶能預防骨質疏鬆,但是別的一些行為也能預防骨質疏鬆。這就好比掙錢,雖然有些人本職工作掙不到錢,但是人家的副業掙錢,一年下來也能掙不少錢。但是,不得不說經常喝牛奶的好處確實是比較多。

3.喝純牛奶需要注意什麼?

不空腹喝奶:

很多人喝牛奶的時候,喜歡空腹喝,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當人空腹喝牛奶的時候,胃腸道的蠕動就會比較快,牛奶中的營養物質還沒有來得及被人消化、吸收就被排了出去,從而造成浪費。#養老知識大賽#

正確的做法是在喝牛奶之前,先提前吃一些饅頭、麵包之類的食物,然後再喝牛奶。

不高溫煮牛奶:

很多老年人的胃腸道不太好了,為了減輕消化道的負擔,不少老年人在喝牛奶的時候都會選擇煮沸牛奶,其實這種做法有失偏頗。

牛奶煮沸以後,裡面的一些營養物質會被破壞,這樣的話就降低了牛奶的營養價值了。正確的做法是把牛奶加溫到50℃左右就可以了。

不要用牛奶送服藥物:

很多人認為牛奶本身的營養價值就比較高,因此就用牛奶送服藥物,殊不知這樣做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健康明星計劃#

用牛奶送服藥物可能會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進而降低血藥濃度。與此同時,牛奶中含有的一些礦物質比如鈣、鎂等可能會和藥物結合形成難溶物,從而降低藥效。

不要在牛奶中加糖:

糖塊

我們都知道,純牛奶的口感是比較清淡的,喝起來不是太好喝,因此不少人會在牛奶裡加點糖。

牛奶加糖其實是有點不妥的,這是因為加糖會讓牛奶的能量增高,而且糖還能抑制尿酸的排洩。長期喝這種加糖的牛奶,可能會增加肥胖和痛風的風險。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