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沈醫生。元氣指我們的一身之氣,是臟腑之氣的總和,今天教大家3個分辨元氣不足的信號,並教你一方,補足元氣,看看你有沒有這些表現吧。
第一個,人中平,脾氣虛。同時還會消化不良,胃口不好,四肢疲憊,身體濕氣重,大便溏稀不成形,舌頭齒痕重等等。

《黃帝內經》中記載:「肌肉軟則舌萎人中滿」 ,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的肌肉軟弱無力了,我們的人中就會又平又滿,沒有溝壑。中醫認為,脾主肌肉,所以脾氣虛就會導致我們人中平滿。

第二個,舌根縮,肝不足。同時還容易抽筋,頭暈眼花,視力下降,脅肋隱隱作痛。

中醫上認為,肝主筋,而且肝的經絡是連通舌頭根部的,如果肝不足了,那我們的筋脈就會變得拘緊,不夠舒展,我們的舌根就會短縮,舌頭會往上卷。
第三個,牙齦短,腎精虛。這種人同時還會腰膝酸軟,精神疲憊,幹什麼都沒興趣,甚至還會牙齒鬆動等等。

中醫上認為,腎主骨,齒為骨之餘,當我們的腎精不足的時候,就不能充養我們的牙齦,牙齒,出現牙齦短縮,牙齒鬆動的情況。

如果你同時出現了這3種情況,就要考慮是不是臟腑之氣虛弱,導致元氣不足了。
今天沈醫生給大家分享一個方子,可以肝、脾、腎三髒同補,大補元氣。

大補元煎的用藥分別是人參,山藥,熟地黃,杜仲,當歸,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
人參可以大補一身元氣,熟地黃,杜仲和枸杞子都可以補腎精,補足腎氣,山藥和炙甘草可以補脾氣,健脾養胃。

當歸和山茱萸可以都可以補肝養肝,當歸可以補肝血,山茱萸可以肝腎同補,補益肝腎。

大補元煎這8味藥,既可以直接補元氣,又可以從補臟腑的基礎上,來提高元氣的生發,所以古書記載它可以「救本培元,大補氣血」。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會完全相同,比如有的人會在元氣虛弱的同時,還有虛寒的症狀,怕冷,手腳冰涼等等,這個時候可以添加肉桂,乾薑等等溫陽散寒的藥物。

如果脾虛比較嚴重,不能運化水液,出現濕氣重的情況,可以添加白朮,茯苓這類健脾化濕的藥物。

總之,要在辨證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對應的藥物和劑量的加減,沒有醫生的辨證指導,就不要隨意用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