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門診遇到這樣一位患者,5月份剛發現的膜性腎病2期,出現了尿蛋白、水腫的症狀,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4.2克,吃激素3個多月了,降到了2.6克,但水腫還是比較明顯。
他說,一直關注著我的帳號,看我寫的文章,說看到一些病友們尿蛋白基本上都能降下來,怎麼自己堅持用藥還是沒有下降?
有些患者遭遇「頑固性」蛋白尿,導致遲遲降不下來或者總是反覆的情況,所以認為尿蛋白不好治,後者流失越多腎病越難治。
到底尿蛋白是難治還是好治?分為不同時期,腎臟病發病初期和腎功能損傷後。
腎臟發病初期,尿蛋白越多反而好治!
部分患者在剛發現病情時,就遭遇了大量蛋白尿,嚴重水腫,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以及血栓的風險。看似症狀來勢洶洶,其實比較好控制。
症狀越明顯說明病情正處在發作期,免疫炎症反應異常活躍,而不是說腎功能損傷嚴重了。多數患者早期是存在免疫損傷,而不是腎功能實質性損傷。
所以早期蛋白流失量雖然比較多,還可能伴有嚴重水腫的情況,其實反而好控制。及時採取免疫抑制措施,抑制住腎臟內補體和抗體的免疫損傷情況,及時清理血液內免疫複合物的沉積,來抑制腎臟免疫炎症。從而保護腎小球基底膜,阻止更多蛋白漏出來。
激素和免疫製劑方案適合多數病種類型,且不存在激素依賴及抵抗的患者!
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小於1g的患者可不用激素,只用調節免疫藥及消炎藥;24小時尿蛋白定量在1g-3.5g之間可以開始用激素,不一定聯合免疫抑制劑;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過3.5克要激素搭配免疫抑制劑,儘快降下來,以免造成腎小球持續硬化發展。
降壓藥聯合調節免疫藥物!
有部分腎病類型,可以不用激素,選擇具有降蛋白的降壓藥代替,這部分患者多同時伴有尿蛋白和高血壓症狀,比如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膜性腎病等等,此時可以服用沙坦或普利類降壓藥,一般調節血壓,控制腎內壓改善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一般保護腎小球,降低尿蛋白水平。
中藥提升免疫力,改善腎小球!
不論是用激素免疫方案還是降壓藥方案,部分腎友都逃不了一點就是反覆。反覆的根本原因是自身免疫差,才導致一些誘發因素存在可乘之機,比如發生感冒、泌尿感染、藥效不夠等等。中藥及相關外用療法對改善全身免疫有積極益處,從而有利於阻止更多腎小球被炎症損傷。
腎功能不全是分水嶺,尿蛋白越來越少,反而不好治!
進展到腎功能不全階段,多數患者肌酐水平在130以上,此時可觀察到尿蛋白流失越來越少,雖然腎小球部分硬化比早期嚴重,但此時濾過率下降了,血液內毒素蓄積水平很高,蛋白也不容易隨尿液流失了。
但此時腎功能持續下降,病情整體比較嚴重,所以降低蛋白不容易。
進入到腎功能不全中後期,控制蛋白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改善腎臟內部血液循環的情況,由於大量毒素蓄積占據血管空間,導致血液及氧分輸送不及時,引起腎細胞的纖維化、硬化發展。
此時降蛋白降肌酐護腎,既要保護腎功能治療又治療原發病,比如糖尿病腎病控制穩定血糖,可減輕腎臟微循環的破壞,還有高血壓腎病穩定血壓,減輕腎臟內壓;還有多囊腎患者,需及時清除囊內液,減輕囊腫對腎臟血管的壓迫等等,從根本上維持腎功能持續發揮作用。
所以說尿蛋白好不好治?不是單純看流失量的大小,既要看腎功能損傷情況,更要看病理類型,才能準確找合適的方案,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