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剛滿30歲,從小就在小縣城長大的她,非常喜歡大城市裡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到周末,青青就會約同事、好友,各種吃吃逛逛。青青沒有什麼忌口的食物,吃嘛嘛香。
但最近一年,青青總覺得飯後胃部脹得難受,時不時就有反胃、噁心的感覺。
一開始症狀輕微,她也沒當回事,以為自己是吃壞東西。
直到最近,青青覺得左上腹總是隱隱作痛,有時候疼痛得厲害,還會引起噁心嘔吐。更讓她驚慌的是,嘔吐物中還伴有血絲,於是青青趕緊預約了胃鏡檢查。
經過檢測發現,青青的情況屬於進展型胃癌。所幸發現得早,還可以通過手術進行切除治療。
一、從胃炎到胃癌,僅需4步
臨床發現,近65%胃癌患者有胃病史,且胃病時間皆為4年以上。但其實從胃炎到胃癌,其實並不遠。
一般來說,輕微胃炎即淺表性胃炎不會增加胃癌風險,但如果不及時調整,可能就會進一步發展成萎縮性胃炎,這就是「癌前病變」的狀態了。
癌前病變的癌變的風險程度提高,確診若不治療,則可能發展成腸上皮化生,此時胃黏膜上皮細胞出現異常增生,一旦出現不典型增生,很大可能發展成胃癌。
那慢性胃炎發展成胃癌的「轉折點」是什麼呢?
慢性胃炎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炎的主要誘因。病毒長期感染,可通過毒素、免疫損傷等加重病情,促進胃黏膜反覆受損。
但幽門螺桿菌不是胃癌唯一的「元兇」,飲食不規律、結構不合理,同樣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多種因素的加持,導致胃黏膜「久治不愈」,最終促成胃炎轉化成胃癌。
而這些不良行為,則會加速這個進程:
1、無節制喝酒
酒精可直接損傷胃黏膜上皮細胞,對胃黏膜屏障造成破壞,還會刺激胃黏膜血管,使胃黏膜反覆充血。
2、大量吸菸
吸菸不僅對肺部造成直接傷害,香菸中的尼古丁同樣也會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缺血、缺氧,還可使幽門約括肌鬆弛,引起膽汁反流,造成胃黏膜糜爛和出血。
3、吃得過咸
吃得太咸,胃內鹽濃度過高,也會對胃黏膜屏障造成傷害,可引發胃黏膜變性和瀰漫性糜爛。
4、長期服藥
某些藥物對胃部也會有傷害作用,尤其是說明書有標註的,一定要注意。
二、身體若有4個變化,或是胃病在「變壞」
大多數胃癌患者並無明顯的臨床症狀,多數都是感覺到上腹不適,容易打嗝,有點反胃等,但這些症狀與消化不良相似,常被患者混淆。
但胃癌與胃炎等胃部疾病還是有細微的區分,若患者出現以下4種症狀,就要引起重視了:
1、燒心反酸
燒心指胸骨下部附近有明顯的灼燒感,這是胃內酸性容物跑到食管後,腐蝕黏膜引起的;反酸則是食物經食管反流到口腔。
若持續一段時間有這種感覺,就要注意可能是胃病「變壞」引起。
2、不規律胃痛
無論是胃炎還是胃潰瘍,都有自身的疼痛特點。
例如胃潰瘍,一般是飯後1小時左右才會出現;胃炎,一般在食用刺激性食物後可能出現。一旦疼痛變得毫無規律,就要警惕癌變的可能。
3、體重驟降
在沒有飲食或運動干預的情況下,患者體重在短時間變化較快,體型有明顯的消瘦,且吃藥也無法緩解腹瀉、腹脹等病情,就要高度懷疑了。
4、摸到腫塊
在觸摸腹部時,摸到明顯的包塊,質地較為堅硬,擠壓時有疼痛感,需警惕是否腫瘤增大的表現。
三、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最大「元兇」,如何根除?
全球有50%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而中國的感染率約為54.7%。可見,幽門螺桿菌具有很強的傳染力。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我國胃癌的主要原因,在《柳葉刀》發表的一項針對中國人群的胃癌研究中,分析發現: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發生非賁門胃癌風險升高近6倍,賁門癌風險升高約3倍。
因此,治療幽門螺桿菌是預防胃癌的一大關鍵手段:
1、堅持四聯療法治療
目前治療幽門螺桿菌主要採用四聯藥物療法,即抑制胃酸的藥物(PPI)、兩種抗生素以及鉍劑,每日兩次,10或14日為一個療程。
用藥過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過敏性皮疹、發熱、肝功能損傷等情況,一旦出現,應馬上停藥,並及時去醫院就診。
另外,療程結束並不是治療完成了,一般根除治療是否成功,需要在結束4周後進行複查。即便根除成功,也建議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
2、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
幽門螺桿菌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因此養成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有利於遠離病菌。
家庭有一人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要實行分餐制,並用公筷、公勺夾菜;杜絕給孩子使用「口對口」餵食;飯前便後必須洗手。
3、定期檢查
家庭成員有人感染,其他成員感染率也會增加,因此需定期檢查,及早防治。
國際上公認的幽門螺桿菌檢查為C13 和 C14 呼氣試驗,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測方式之一,準確率可高達95%。
胃癌的發病率逐漸年輕化,這也在警示著年輕人,不要仗著自己年輕,就胡吃海喝,飲食不規律,弄壞了自己胃。胃癌雖然不是急性病,但不加以重視,很可能對胃部造成無法挽回的傷痛。
參考資料:
[1]《從胃炎到胃癌才5步!傷胃這些事別再幹了!》.健康時報.2020-12-13
[2]《美國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明確致癌物,如何防治?》.梅斯醫學. 2022-01-08
[3]《哎喲胃!這是關於幽門螺桿菌的最全科普,請收好!》.醫學界腫瘤頻道. 2019-01-2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