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最新的全球癌症負擔數據,結果顯示,2020年全球新增乳腺癌病例高達226萬例,一舉超越肺癌,成為全球發病率最高的癌症。

不過,近年來由於現代醫學的發展,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預後得到了顯著改善,5年生存率在80%左右,大多數患者經過合理的治療均可以長期生存。

相比之下,有一種癌症,雖然在女性中也很常見,但卻被很多人忽視了,導致80%的患者確診時處於晚期,5年生存率僅20%左右。

它就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卵巢癌。

卵巢癌是一種生長在卵巢上的惡性腫瘤,其中90%~95%為卵巢原發性的腫瘤,另外5%~10%為其它部位原發的腫瘤轉移到卵巢。

在三大婦科腫瘤中,雖然卵巢癌的發病率低於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居婦科惡性腫瘤的第三位,但死亡率卻超過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之和,高居婦科癌症首位。

造成這一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卵巢癌早期缺少症狀,即使有症狀也不特異,因此早期診斷比較困難,大多數患者就診時處於疾病晚期,治療手段非常有限,因而預後非常差。

如同大多數癌症一樣,卵巢癌的發病原因並不明確。經研究及流行病學調查,一般認為卵巢癌的發生可能與下列高危因素有關。

未婚、未育、不哺乳

研究表明,未婚、未育是發生卵巢癌的高危因素。不孕婦女比經孕婦女患原發性卵巢癌的機率高1.7倍,且不孕年限越長,其危險性就越大。其中,第一次妊娠的保護作用最強,降低卵巢癌的危險性可高達40%。

初潮早,絕經晚

有報導表明,婦女一生中的排卵周期越多,發生卵巢癌的危險性就越大。因此,初潮早(12歲之前)、絕經晚(50歲之後)也是誘發卵巢癌的危險因素。

家族史

卵巢癌具有家族聚集傾向,因此卵巢癌家族史也是高危因素,如:攜帶BRCA1/2基因突變的健康人群。另外,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及直腸癌家族史,也是主要誘因。

婦科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周期性改變可誘導局部炎症反應,分泌細胞因子等介質,是卵巢癌潛在危險因素。宮頸炎、盆腔炎等婦科炎症也可能引發卵巢癌。

高脂肪飲食

過多攝入動物脂肪,會降低免疫力,導致癌細胞有機可趁。也有研究發現,動物脂肪內的多環碳氫化合物,可能對卵巢有致癌作用。

環境因素

國外研究發現,滑石粉、石棉可移行於腹腔,造成卵巢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增加卵巢風險,而石棉工人的卵巢癌發生率更高。多環芳香涇二甲基苯並恩、苯並芘化學物質,對卵泡可能有直接毒性作用,可增加卵巢癌風險,從事油漆職業的婦女,卵巢癌風險比一般人高。此外,長期壓力過大、精神緊張;反覆人流;熬夜、抽菸、酗酒等因素也會增加卵巢癌風險。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儘量遠離上述危險因素。此外,定期篩查,對於發現早期卵巢癌也非常重要,可以顯著提高生存率。

一般來說,女性40歲以後就需要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包括婦科 B 超級卵巢腫瘤標誌物的檢測,至少半年複查一次婦科 B 超,而且最好是做陰道超聲。

如果體檢發現盆腔有包塊時,應堅持隨訪複查。若懷疑是卵巢惡性腫瘤,短期內應該儘快去醫院複查。有條件的話,儘早行腹腔鏡檢查,手術中取出病變組織進行檢查(活檢)明確診斷,以了解疾病的惡性程度,做到惡性腫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提高患者的生存機率都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