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再走來走去了,走得我頭都暈了!」「我不能玩3D遊戲,一玩就頭暈。」「午休起來感覺頭昏昏沉沉,頭昏難受,不知道是咋了?」
這些話相信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都聽到過,一旦感覺暈了,有的人就會聯想到是自己大腦出現問題,進而很慌張,難不成是腦供血不足?事實上,很多人分不清頭暈、頭昏、眩暈是什麼意思,一概統稱為「暈了暈了」,這種概念是不對的,今天就來說給你聽。
頭暈,是腦供血不足嗎?
大腦某個部位的血液不能順暢流動了,從而導致大腦無法發出正確指令,一般在高齡老人中比較常見。因為血液流的慢、流得少,容易形成血栓,嚴重的話甚至會堵死,最後就引發腦梗死。若造成認知功能障礙,則是痴呆症。
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患者會經常有耳鳴、情緒不良、頭痛、反應較慢、記憶力變差等情況,此外,患者通常會有動脈硬化、心功能不全、頸椎關節錯位等問題,以上種種綜合因素導致供血不足。
而在生活中大家常說的「我有點頭暈」,其實和腦供血不足關係不大。
年輕小伙動不動就眩暈,到底是什麼「怪病」?
沈先生今年31年,他自述得了怪病,總是無緣無故感到頭暈,要得躺著休息好一會才能緩解,為此他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有緩解,對工作和生活也有不小的影響。在看過骨科、神經內科、心臟內科等科室後,他又來到耳鼻喉科。
醫生告訴沈先生他的情況是耳石症,用特殊的復位手法就能緩解,四五分鐘後,沈先生站起來的確感覺好了不少,第二天、第三天又治療了兩次,頭暈漸漸消失了。
耳石非常小,一般機器檢測不到,當它脫落後人體一旦活動就會感到頭暈,可通過一定手法復位,頭暈就緩解了,緩解率可達80%以上。
六旬大爺頭暈、行走不穩,最後靠運動「治好」疾病
嚴大爺患有頭暈的毛病好幾年了,因為經常頭暈,他無法正常走路、看電視,也不能去人多的地方,退休生活過得很壓抑,這麼多年吃了很多藥都沒有好轉,嚴大叔都快放棄了。
最近一段時間嚴大爺連起床都覺得很難受,一家人趕緊帶他到醫院,醫生檢查後告訴嚴大爺的家人,這是持續性姿勢-感知性頭暈。
以往嚴大爺不敢運動,連出門走動的次數都很少,醫生說這樣不行,指導嚴大叔做康復運動,叮囑他每天做兩次前庭操,每次十分鐘。經過半年多的練習,嚴大爺頭暈症狀基本好轉,他非常高興。
從上面兩個案例可以看出,頭暈雖然是個不起眼的症狀,但是容易被誤診,也容易被患者耽誤病情,如果找不到病因所在,可能要繞很多彎路,最後還達不到效果。
大家可以通過這幾點來區分:
頭昏腦脹
頭昏的時候就想想這個成語,有沉重、發悶、悶脹等特點,就像天塌下來蓋在頭頂上,個人意識和語言能力有時也會受影響,而運動一般不受影響,但是身體感覺很不舒服。
頭暈、暈車、暈船
身體有漂浮感,就像站在雲端一樣,但是個人意識是清楚的,可以正常交流,患者因頭暈到醫院檢查大多是這種情況,一般是前庭疾病。
最後一種眩暈需要引起注意
有可能和腦血管疾病、顱內腫瘤有關,要及時排查。在頭暈的時候,患者要注意這件事時,是否有肌肉無力、麻木、吞咽不暢、視聽障礙等情況,症狀出現得越多,情況越危險。
頭暈的時候,做以下幾件事幫助緩解
躺下或坐著休息一會,閉上眼睛深呼吸,身體不要亂動,如果醫生開具了相關藥物,可以服用緩解症狀。也可以用手指梳頭,或按摩太陽穴。
進行檢查,找到頭暈的病因,如果是耳石症,及時通過手法復位可緩解,如果是心理因素導致,要及時和醫生溝通,必要時用藥治療。用藥要有規律,同時還要戒掉咖啡、濃茶等習慣,適量補充水分。
進行聯想,想像自己在一個很溫暖、很安全的地方,身體很輕鬆,提醒自己很快就會恢復,頭暈不會對健康有損,避免因為疾病過度焦慮。如果生活中還有其他讓自己焦慮的事情,要想得開,只有控制好情緒問題,身上的症狀才會慢慢好轉,不容易復發。
每次不舒服的時候把時間、症狀記錄下來,養成記錄的習慣,然後看醫生時把這些症狀告訴醫生,有助於醫生做出判斷。適當減少家務量和工作量,多休息,心情和身體得到放鬆,症狀也會有所緩解。
總之,當不適症狀出現時,大家要及時找到原因,沒有查出問題可能是科室選擇錯了,尤其是年紀大的人,總是頭暈對生活影響很大,要儘快解決。最後再和大家說一句,打遊戲、坐船頭暈不是病,要適當加強運動,訓練身體對眩暈的耐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