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 趙苑旨 高瑞瑞 周學津

治慢性頑固性疼痛:中樞靶控鎮痛治療術

推廣技術:射頻相關微創介入技術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周二上午

神經痛、癌痛、關節疼痛等疼痛,常常讓人苦不堪言,疼起來就像刀割、針刺。

中樞靶控鎮痛治療術是國際上治療癌痛和中樞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等慢性頑固性疼痛最先進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性高、創傷小、療效顯著、可明顯提高生活質量等特點,而且,該手術操作簡單、病人耐受性好,併發症少,適應於經其他治療方法及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藥物治療副作用的癌痛和慢性頑固性疼痛患者,成功率高。

中國醫師協會疼痛科醫師分會會長、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樊碧發介紹,中樞靶控鎮痛治療術,是指醫生在X光或CT的引導下,經皮穿刺把導管置入到蛛網膜下腔,通過藥物輸注泵輸注嗎啡類藥物的鎮痛技術。習慣上根據植入泵的不同類型,分為全植入式和半植入式技術,全植入式技術輸注泵植於患者皮下,半植入式技術則需連接體外輸注泵。

治療腦心血管病:腦、心同防同治

推廣技術:腦心共患疾病防治技術

出診時間: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心血管病和腦血管病具有共同的疾病危險因素,腦心共患疾病占心腦血管病的20%以上,是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組疾病。」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吉訓明說。

「腦心同治」理論是指心腦血管病專家在給患者治療腦血管病時,應兼顧患者的心血管病檢查與防治;在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同時,也做到了預防和治療腦血管病。

「腦心共患疾病防治技術的關鍵就是充分發揮現有腦血管病、心血管病的專家資源優勢,建立『腦心同治、腦心同研、腦心同防、腦心同康及中西同用』的工作體系,實踐腦心共患疾病體系建設的構想。」吉訓明說。

「心梗是腦梗的等危症」。吉訓明建議,第一,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也需關注心血管病的篩查。第二,創建腦心共患疾病防治技術,實施心腦血管病的同台手術操作,降低心腦血管共患病患者的手術風險和醫療費用。第三,培養更多精通心腦血管疾病診治的專家。

浮針療法:橫著刺的現代針灸

推廣技術:浮針療法

出診時間: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周二、周四上午

北京中醫藥大學浮針研究所所長、浮針發明人符仲華說,「浮針療法是用一次性使用浮針,在引起局限性病痛的緊張性肌肉的周圍進行掃散等手法的皮下針刺法,是傳統針灸學和現代醫學相結合的產物。」

符仲華介紹,浮針有兩大創新特點。首先是針灸手法的創新,傳統的針灸手法是用針扎刺穴位,本質上是「點對點」,而浮針是在橫著進入皮下層後進行不同幅度的掃散,是一種「線對面」的治療手法;第二是理論創新,知道了這些病痛實際上是肌肉緊張引發缺血造成,因此浮針不扎病痛局部,而是在引起疼痛的緊張性肌肉附近的區域進行雨刷器一樣的掃動,這樣既能夠擴大疼痛的治療範圍,又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刺痛。

「由於上述兩方面的創新,浮針的療效很快而且更加安全,很多患者的疼痛感往往在掃散幾秒種後就會顯著緩解。」符仲華說。

糖尿病足:介入治療最後一公里

推廣技術:中西醫結合糖尿病足介入治療

出診時間:周五上午(西區)

「糖尿病足的血管介入治療,就像是在疏通一條100公里的高速公路,只要有一個地方堵塞了,整個血管就無法暢通,而中西醫結合糖尿病足介入治療則像是治療過程中的左右手,失去任何一隻手都不完整。」廣東省中醫院血管介入科主任醫師常鋼說。

常鋼介紹,「單純的糖尿病足介入治療最大的痛點就是只負責開通堵塞的血管,至於手術之後患者的受傷部位的康復體驗往往效果不太好。」

中西醫結合糖尿病足介入治療最大的亮點就是它治療理念的完整性。

「廣東省中醫院有著深厚的中醫文化底蘊,給我們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很大的底氣,醫學的發展重在傳承,實際上在治療糖尿病足方面中醫一直有著完整的治療體系,特別是在糖尿病足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方面,再結合西醫血管介入手術,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降低患者的截肢風險,在中醫預後的保障之下,真正做到打通糖尿病足介入治療鏈的最後一公里。」常鋼表示。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脈衝射頻和干擾素聯合治療

推廣技術: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預防與治療

出診時間:周一、周四上午

對於帶狀皰疹患者而言,痛苦源於帶狀皰疹的嚴重併發症——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該併發症病程長達3個月甚至1年,最長可達3~5年,疼起來就如同刀割電鋸般,讓患者深受其害,不僅病程長也難治。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疼痛科主任薛朝霞創新性地提出運用脈衝射頻和干擾素聯合治療,在臨床上已有許多患者獲益,緩解疼痛。

薛朝霞介紹,「2012年,我們團隊就對干擾素對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預防作用及機制研究結果表明,高齡患者帶狀皰疹急性期應用干擾素行背根神經節阻滯可有效緩解皰疹相關性神經痛,縮短病程,並且顯著降低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病率,科研成果國內領先。」薛朝霞表示,對於帶狀皰疹神經痛治療,除了脈衝射頻聯合干擾素外,重度疼痛的難治性皰疹後神經痛,還可以應用脊髓電刺激技術。

結合多年臨床實踐經驗,薛朝霞說,治痛還要以預防為主,例如接種疫苗等措施。而且在帶狀皰疹急性期進行有效的神經阻滯治療,效果更好。

治頸椎病、腰痛:脊髓電刺激術

推廣技術:神經病理性疼痛綜合治療

出診時間: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神經病理性疼痛是一種難治性疼痛,患者往往因該病痛不欲生,而且該病的發病率高達7%,按比例推算,我國目前應有近9000萬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患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疼痛科主任楊東說,隨著神經電刺激術等微創介入新技術進入臨床,給更多的疑難疼痛患者帶來了福音。

楊東介紹,脊髓電刺激術就是通過在脊髓硬膜外間隙植入刺激電極,通過電極釋放微弱的電流刺激,促使人體內自身內源性鎮痛物質如腦啡肽、內啡肽等的釋放,阻斷疼痛信號經過脊髓向大腦傳遞,從而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同時,通過電流的刺激,也可以促進自身神經的修復。

這一技術是目前國際上先進的神經調控技術,也是一種治療慢性頑固性疼痛的有效手段。楊東介紹,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藥物也不破壞神經的情況下,有效緩解疼痛,具有創傷小、療效好、併發症少等優點。同時,通過電流的刺激,也可以促進自身神經的修復。

讓失語患者再發聲:語言障礙治療術

推廣技術:語言障礙的神經機制及評估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總院區),周三上午(慶春院區),周四下午(之江院區)

「您一定要幫幫我丈夫,他才剛過40歲,不能說話可怎麼辦!」5年前,因腦梗死導致語言障礙的章利(化名),在妻子的陪伴下前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羅本燕教授門診就診,被診斷為感覺性失語。

「語言作為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其加工機制和預後預測一直是神經認知領域的前沿問題。」羅本燕說,基於傳統語言行為學評估和結構磁共振信息構建的語言預後模型在預測失語症患者語言時準確性較低,其根本原因在於精細而關鍵的語言環路和加工機制尚未被深入認識。

羅本燕教授團隊研究發現,通過語言障礙的神經機制及評估技術,就像是對患者的大腦進行一個信息的刷新,患者的神經細胞經康復訓練,像是把大腦信息的邏輯捋順了一般,進而重新恢復正常,但這個過程中堅持持續性治療是關鍵。

經過全周期的藥物治療和康復訓練,1年後章利的理解分數增加到了80%,接近正常水平。

緩解焦慮、抑鬱:認知領悟技術

推廣技術:認知領悟技術

出診時間:方莊院區周二、周五、周六(上午);經開(亦莊)院區周日上午

「焦慮、抑鬱、失眠等心理疾病受情緒影響很大,患者經常因為『鑽牛角尖』想不開而困在情緒的迷宮裡。」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黨委副書記、主任醫師郭蓉娟說,認知領悟技術是一幅帶領患者走出情緒迷宮的地圖,它讓患者意識到情緒之上還有認知。

認知領悟是一種原創性中醫心理治療技術,以中醫形神兼養為指導,以國學儒釋道智慧為核心,結合認知療法、敘事療法整合創新而成。

「老年人的焦慮抑鬱非常常見,他們往往比年輕人更脆弱,稍微一點小事就會讓他們惶惶不安。」經過認知領悟治療,配以中藥調理,老人的心態逐漸平和,認知方式也發生了改變。

認知領悟技術並非僅限於理論,同時也有科學依據。郭蓉娟介紹,她的團隊做的混合性焦慮抑鬱障礙患者的腸道菌群與血清代謝組學實驗結果顯示,在經認知領悟技術的治療後,血清代謝物含量回調,氧化應激和炎症得到改善。

「我們發現,認知領悟治療在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鬱情緒和軀體症狀方面療效顯著。」郭蓉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