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腮腺炎即流行性腮腺炎,可表現為腮腺腫脹、疼痛,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擴大,邊緣不清、觸之有彈性。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經飛沫空氣傳播。好發於冬春季,可在集體中暴發流行。
症狀
流行性腮腺炎潛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左右。最初的症狀通常是非特異性的,如頭痛、倦急和發熱,隨後出現腮腺腫脹和疼痛,部分患兒以此為首發症狀。常先見一側,然後另一側也相繼腫大,位於下頷骨後方和乳突之間,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發展,邊緣不清,表面發熱,觸之有彈性感並有觸痛。1~3日內達高峰。面部一側或雙側因腫大而變形,局部疼痛、過敏,開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時脹痛加劇。腮腺腫大可持續5日左右,以後逐漸消退。腮腺導管開口(位於上頜第二臼齒對面黏膜上)在早期可有紅腫,有助於診斷。頸前下傾處頜下腺和舌下腺亦明顯腫脹,並可觸及橢圓形腺體。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發熱,持續時間不一,短者1~2天,多為5~7天,亦有體溫始終正常者。可伴有頭痛、乏力、食慾減退等。
腮腺腫脹圖

面部腫大變形圖

頸前下傾處頜下腺腫脹圖
病因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是該病毒的唯一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的帶病毒者是本病的傳染源。病毒可經飛沫傳入體內,主要通過口及鼻黏膜,大量增殖後進人血循環。全年均可發生感染流行,但以冬春季發病較多。
診斷
根據單純頜下腺或舌下腺腫大的表現,在有明確的傳染源,除外局部淋巴結炎後,即可作出診斷。確診需要進行病原學診斷,病原學診斷方法包括病毒培養、血清免疫學抗體檢測和核酸檢測。
治療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療原則是對症和支持治療。高熱降溫、減輕腺體炎症所致疼痛,可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燒,複方硼酸溶液漱口。中藥是常用的藥物,內服可用普濟消毒飲加減,單味藥用板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