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術後第二天就下地康復。 上海四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1日電 (陳靜 陳霞 瓊肖鑫)93歲、罹患多種基礎疾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邵老先生在家中不慎摔倒,致右髖部股骨頸骨折,不能行走。記者1日獲悉,上海專家在15分鐘內,成功為邵老先生完成股骨頸骨折半髖置換術。經過12天康復治療,老伯已能下地行走。如今,老人康復出院。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上海四院」)骨科專家陳愛民教授1日對記者介紹,高齡老人往往伴有嚴重的骨質疏鬆,每次意外跌倒最易出現髖部骨折,同時老年人基礎疾病多,如選擇保守治療,老人骨折後就不能行動,長期臥床可能會導致肺炎、褥瘡、尿路感染等併發症,死亡率≥40%,威脅患者生命。

「如果選擇手術,則面臨患者高齡,自身基礎疾病多,身體很多重要器官的功能處於臨界失代償狀態,骨折創傷會加重原發疾病發展的同時,麻醉手術所帶來的二次創傷,也會進一步破壞患者身體代償能力,也易發生突發意外情況。圍手術期及術後一年之內的死亡率在20%左右。」陳愛民分析指出,二者相較,醫生會建議患者在可能情況下積極接受手術治療,比如,做人工股骨頭置換,使其能夠早期下床,這對其今後康復及延長生命都有好處。

陳愛民告訴記者,老人剛確診骨折時,家人擔心老先生無法順利度過圍手術期,並未同意手術,老人遂離院臥床保守治療。此後,邵老先生家人發現老人不僅骨折處疼痛,基礎疾病進一步加重,精神狀態萎靡,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於是,他們再次陪邵老先生前來就診。

入院後,陳愛民教授經過詳細檢查,發現邵老伯的情況遠比想像的複雜,基礎疾病較多並伴有嚴重心肺功能障礙,有時還有老年痴呆狀態,這些都將增加其治療難度和風險。陳愛民告訴記者,影響圍手術期意外發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手術時間長短,醫師手術技術越好,護士越專業,手術時間越短,老年病人風險越小。

在上海四院「共管模式」下,老年醫學科,心內科,呼吸科、神經內科等相關科室專家,第一時間為邵老伯進行病情評估,並即刻提供各種基礎支持措施,增強老伯的抵抗手術創傷和麻醉風險。

手術順利展開。從切皮開始,到手術結束,在不到15分鐘的時間裡,醫生就順利完成邵老伯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手術後第二天,邵老先生在該院康復團隊指導下,練習下地行走。

陳愛民介紹,目前股骨頭置換手術已在各大醫院普遍開展,但對於高齡、罹患複雜基礎疾病的患者的治療,依然是醫生頭疼的問題。他認為,多科室共同診療是保證手術的成功關鍵。此外,醫療團隊熟練的技術、最大限度的縮短手術和麻醉時間,也是減少老人手術創傷,以減少術後併發症,幫助老人術後快速恢復肢體功能等的關鍵因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