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日本的一群貓患上了一種疾病,走路顛顛倒倒,就像喝醉了酒。一段時間後,他們突然跟發了瘋似的全部跳海自殺,非常恐怖。

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這種疾病不僅會出現在貓的身上,也同樣讓當地的人難逃一劫。

這到底是是怎麼回事呢?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國內的資金流變得異常緊張,為了增加財政方面的收入,日本政府開始恬不知恥望向了老百姓的菜籃子,對平民賴以生計的行業進行了壟斷,這其中就包括位於日本九州島熊本縣水漁村的製鹽業。

這個村子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依山傍海,放棄修理,但是人口並不多,村民們大部分是靠製鹽為生。在日本政府對這裡的製鹽業壟斷之後,當地的民眾那是貧困交加,痛不欲生。

就在這個時候,水俁村的村幹部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們決定採用優惠政策,引進外資來實現共同富裕,這個決定立刻讓一個名叫野可尊的大學生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於是野可尊先從德國人手裡弄來了一套氮肥技術,再將村裡的一座廢棄的製鹽廠改造成了化工廠,主打氮肥品種之一的硫硫酸銨肥,這種肥料對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非常管用。

對於那個年代,無論是哪裡的老百姓,大家的夢想只有一個,就是填飽肚子,而填飽肚子就得提高農作物產量。

所以公司成立之後,其硫酸氨肥的產量在短短的幾年中迅速占到了日本總產量的61%躍成為了日本肥料巨頭。

而野可尊的好運才剛剛開始。1914年一戰爆發,公司趁機取代了德國在東南亞的氮肥市場,同年又與三菱財閥合作生產火藥,做起來軍火生意。

這波操作讓公司賺的可謂是盆滿缽滿。有了錢,公司便進行了一步步擴張,這也帶動了水俁村的方方面面,人口從原來的幾千人迅速增加到了數萬人,水俁村也不再是一個村,而變成了一個市。

不過這個是因為這家公司的卓越貢獻,大家更願意稱它工廠城市。可即便有如此輝煌的公司,卻依然沒有安於現狀。

1932年,作為新一代廠長的橋本年奇開始涉足更多的有機化合物生產,在他的帶領下,公司技術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產品,以硫酸汞作為催化劑,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將乙炔變成乙醛,乙醛可以作為還原劑,也可以用於合成橡膠。

橋本認為這個新產品不得了,必將讓公司登峰造極。於是水俁工廠很快就給新產品安排上了。

如橋本預想的一樣,這個新產品一經問世就受到了下遊客戶的追捧,產量每年翻個好幾番,一不小心就占到了當時日本乙醛總產量的近一半。

可萬萬沒想到,這個產品給水俁市帶來了一場難以估量的生態災害。乙醛在生產的過程中會使用硫酸汞來作為催化劑,而在這之後,它會產生大量的含汞工業廢水。

汞我們都知道,俗成水銀,是一種會損害人的語言、動作和記憶能力的劇毒化學品。

一般用於製造鏡子、溫度計和燈泡等物品,那麼這些含汞的工業廢水,公司怎麼處理的呢?

二話沒說,將他們直接排放到了水俁灣的海里。這一年得有數萬噸的工業廢水排放入海,造成了環境生態災難觸目驚心。

1950年,水俁灣的海面出現了大量中毒死亡的魚類,而沒過多久,含汞的工業廢水帶來的死亡開始蔓延到食物鏈的上一環,貓成了新的受害者。

1953年一個年頭,水水俁市就有5萬隻貓因汞中毒導致抽搐、麻木、動作失調,最後失足入海而死,而這種情況自然不僅出現在貓的身上。

1954年,水俁市一共四萬多居民,就有一萬人多中招,出現了和貓一模一樣的症狀,大家稱之為水俁病。

從此,水俁市的海鮮產品價格一路暴跌,完全賣不出去,當地居民的生活更是一落千丈,陷入困頓,許多家庭即使有病人也根本拿不出錢去看病。

而當地的政府部門對這所工廠的污染置若罔聞,就因為該公司是當地的龍頭企業,貢獻的稅收占當地總稅收入的一半,更可恥的是,這所公司還偷偷的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專門從工廠廢水排水口的沉澱物中回收這些汞,再轉賣,形成了一個閉環,再大賺一筆,簡直無道德,無底線。

到了1958年,隨著生態公害的日益嚴重,近1500名走投無路的漁民,浩浩蕩蕩殺向了水俁市的工廠,這才得到了一次談判機會。

被迫無奈下,公司同意拿出2500萬日元分給每個受災的家庭成員。就這樣,公司還死鴨子嘴硬,不承認這是他們的問題。

而作為老百姓的父母官,當地政府部門卻一味的拉偏架,主張需要由醫生們證明公司有罪,這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直到1968年,日本政府才正式承認有機汞是導致水俁病的原因,同時責令公司停止廢水排放,但再無下文。

沒辦法,苦不堪言的老百姓只能聯名起訴,將日本國家告上法庭。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水俁病事件在時間的推移中慢慢的受到社會各界關注。

2009年,日本政府終於幡然悔悟,痛定思痛。成立了一條法規水俁病特別實施法,決定用13年時間,花費485億日元的代價,清理掉水域市附近海域的淤泥,並持續優化城市生態環境,是要將它打造成一個以環保為標籤的模範城市。

然而,在日本政府決議將140萬噸核廢水倒入太平洋時,這一切對公公害病的懺悔和反思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至今因水俁病而提起的曠日持久的法庭訴訟仍然沒有完結。